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1日訊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在求實奮進的熱烈氣氛中勝利閉幕。
政聲與民聲共振,“國之大者”緊扣民生關切,身為普普通通的“十四億分之一”,我們最關心的,當然是全國兩會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民聲透視民生。
《政府工作報告》的起草過程秉承著“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的理念,起草組梳理了中國政府網從160余萬條網民留言中精選的具有代表性的千余條意見建議,在報告中對老百姓討論熱烈的、真正急難愁盼的一些問題作出了回應。
如住房層面,報告提到要“滿足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等內容,從供給端發力,努力實現讓老百姓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如醫療層面,提到“落實和完善異地就醫結算”“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等內容,聚焦老百姓日常就醫過程中遇到的痛點、堵點,以患者為中心改善醫療服務;如生育層面,提到“優化生育假期制度”“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務供給”等內容,致力于解決當下育齡女性關注的生育、托育困境,為有生育意愿的女性掃除障礙;如養老層面,提到“加大農村養老服務補短板力度”“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等內容,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正視城鄉老年人的需求、挖掘老齡人口消費潛力,在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同時,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
不難看出,報告中提到的許多舉措與過去一年我們的現實生活、網絡討論有著強烈的對照,其中不少舉措甚至可以看作是與熱榜話題的“點對點”問答,精準切中社會情緒,以實策回應社會關切。
據介紹,2024年,我國教育、社保和就業的預算安排都將超過4萬億元。黨政機關強化預算約束過“緊日子”,就是為了將更多的“真金白銀”用于發展的緊要處、民生的急需上,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而在9日舉行的民生主題記者會,也釋放出了更多、更細節的民生信號——
如在教育領域,大到提出要加大對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允許試錯、寬容失敗,讓青年人才敢坐冷板凳、敢闖無人區,產生重要的原創性、顛覆性成果;小到提出著力解決小眼鏡、小胖墩和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加快實現校內減負提質增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一“大”一“小”,指向的是要破除人才培育與中小學教育中的功利化、短視化的工具性傾向,為人才培育、長打造一片開放包容的土壤,讓創新創造的活力由內而外地自然迸發。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答記者問時,還引用了一位“全國最美教師”對“教育家精神”的理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讓有愛的溫度的高水平教師成為推動教師隊伍擴優升提質的“主心骨”,也是傳遞民生溫度的“柔軟一招”,護佑學生幸福、活力、自由的少年時光。
除此之外,不止是從技術上“用一根根網線去消弭數字鴻溝,用一塊塊屏幕去鏈接不同的課堂”,還將用好人工智能這把“金鑰匙”,搭建起終身教育的數字平臺,讓人人有更好機會享受人工智能技術帶給我們的福祉,從而打破時間、空間的界限,讓我們更高效地向著教育公平邁進。
在全國兩會的民生議題下,我們看到民生改善的諸項舉措更加有力度、有溫度,更加講究“精致度”。
力度,來源于“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責任;
溫度,來源于堅守人民立場的百姓視角;
精致度,是因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永遠可以有一個“更好”。
由“重民聲”到“惠民生”,由“補短板”到“優品質”,民生改善方案因時而變、因事而變,這不但是當下社會發展到新階段的需要,更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升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