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高壓油氣藏開發物理模擬大型試驗裝置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3日訊 閃電新聞記者了解到,由姚軍帶領團隊歷時三年悉心研發的高溫高壓油氣藏開發物理模擬大型試驗裝置和高溫高壓微納流控芯片實驗系統,于今年八月成功投入使用,創造了國際上宏觀油氣開發模擬和微觀油氣滲流力學實驗在溫度、壓力和尺度三方面的世界紀錄,一舉打破了我國深層油氣開發缺乏大尺度宏觀模擬和孔隙尺度滲流問題診斷平臺的困境。
姚軍教授長期致力于油氣滲流力學及其應用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始終站在國際學術前沿,面對中國油氣開發面臨的科學和技術挑戰,在制約我國油氣高效開發的瓶頸問題上取得了重要的學術突破。先后承擔國家863重點項目、97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重大項目課題/重點基金、國家油氣重大專項等 40 余項國家級研究課題。
姚軍(右)
早在2000年,姚軍便率領團隊開始探索和挑戰“孔隙尺度流動模擬”這一世界級難題,并陸續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首次發現了外電場擾動下納米孔隙內流體的電共振輸運現象,提出了多尺度多礦物數字巖心及孔隙網絡模型構建方法。納微尺度多孔介質流體流動研究突破了石油工程研究的傳統領域,實現了化學與物理、數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電共振輸運現象相關成果發表在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不僅成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發表在該雜志上的第一篇論文,而且還是領域內相關探索最早的文章。
他率領的團隊多年前即瞄準中國對縫洞型碳酸鹽巖油氣藏的勘探開發的技術需求,充分發揮其在滲流力學上積累的優勢,展開了長期深入的研究,收獲了一系列卓越的創新果實。他們立足解決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開發中遇到的實際難題去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其編制的基于滲流與自由流耦合的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數值模擬軟件,在中石化塔河、中石油塔里木等油田得到了很好的工程應用,獲得了高度評價。不僅如此,相關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國外學者的高度重視和認可。
自2007年以來,姚軍教授所帶領的智能井&智能油田課題組便一直致力于智能井&智能油田相關技術和理論研究,建成了國內首套智能井仿真實驗系統,從更高起點開始了智能油田基礎的研究。2018年,他率領團隊完成的“油藏生產實時優化與智能調控技術及工業化應用”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成果通過10多年的攻關,創建快速高效的“歷史擬合-動態優化-生產調控”智能生產解決方案,提升了油田智能化技術和管理水平,突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對于高效開采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油藏生產優化智能油田技術已在中石化勝利油田、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等10余個油藏推廣應用,解決了油氣田開發工程中的關鍵技術,為我國油氣高效開發做出了實質性貢獻,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因為在相關領域積累的創新突破,1999年,姚軍領銜的“水平井試井分析方法研究及應用”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7年,“流線數值試井解釋方法及應用”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0年,“特低滲透油藏有效開發非線性滲流理論和開發方法及其工業化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7年,“非常規油氣藏多尺度滲流理論與方法”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17年,“海相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精細描述、數值模擬及高效注水開發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8年,“油藏生產實時優化與智能調控技術及工業化應用”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21年“非常規油氣藏數值模擬關鍵技術及工業應用”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