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1日訊 今晚,《問政山東》播出第147期,問政日照市。
莒縣庫山鄉以種植丹參、黃芩為主,中藥材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萬畝左右。不過記者走訪發現,這兩種中藥材的種植模式目前以散戶為主。
散戶居多,導致這兩種中藥材在市場上的議價能力偏弱,經常是增產卻難增收。另外,記者發現,這兩種中藥材的加工方式也比較原始。在玉坤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記者看到,農戶們正在手動分揀丹參。去除掉地膜、茅根等雜質后,這批藥材將會發往山東菏澤的一家藥企。但完成這批藥材購銷的不是山東藥企,而是需要經過安徽亳州的一家中間商。
除了手動挑揀,庫山鄉也有一些中藥材機械化加工企業,通過過篩、去除雜質,切成幾段后,這些一般藥材就成了精品藥材。
然而這也僅僅是比純手工向前邁進了一小步,嚴格算來還是初加工。這些初加工后的藥材需要進行各項含量檢測,合格以后才能發貨,但目前在庫山鄉沒法完成檢測,還得送到被稱為“藥都”的安徽亳州去檢測。
由于缺少深加工企業、產業鏈條短,庫山中藥材產業發展基本上是一流品質、二流包裝、三等價格,產品附加值低。為了盡可能延長產業鏈,2016年庫山中藥材貿易中心建成啟用。然而記者來到這里發現,交易地點懸掛的牌子多為“水果、生鮮、成衣、五金”等等,和一般的農村大集差不多。
日照市“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要求,實施中藥材產業融合發展工程,延長精深加工產業鏈條,抓好丹參、黃芩生產基地建設和種子種苗基地建設,推動莒縣、五蓮縣兩大生產區建設。但現狀卻是規模種植上不去、精深加工引不來、藥材檢測做不了、交易市場用不好。
針對片中反映的莒縣中藥材面臨的問題,現場連線莒縣人民政府,莒縣縣長陳振華表示:“在中藥材特色產業方面,我們計劃合作社由前期的育苗、種植到中期的養護管理,再到后期的銷售進行一條龍服務,這樣可以靠規模化來降低成本、增加村民收入。下一步,莒縣將一方面迅速安排團隊考察學習,確定在莒縣建立檢測基地的可行性。另一方面,通過聯系搭建綠色檢測通道,降低檢測成本,提高檢測效益,更好為我們的產業鏈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