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3日至8日,山東省委宣傳部開展“走運河文化體驗廊道” 主題采訪,聚焦大運河沿線高質量發展,展現各類經濟園區、貫通運河旅游航線、保護修復運河生態、加強遺產遺跡保護利用、發展特色文化旅游等方面亮點和成就。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5日訊 臨清的運河鈔關,是明清兩代中央政府派駐臨清督理漕運稅收的直屬機構,稅收居運河八大鈔關之首,占全國稅收的1/4。由于每年這兒的收稅額最高,占到全國稅收的四分之一,所以臨清鈔關直屬中央,由戶部直接管理。鈔關經明清兩代,直到1930年才撤銷。
在2014年運河申遺的時候,臨清鈔關作為重要的遺產點,已經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同時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清鈔關始建于明宣德四年,宣德十年升為戶部榷稅分司,明政府直轄,朝廷派御史或郡佐充任專職,下設德州、尖冢、樊村廠、魏灣、浮橋口五處分關,管轄370里運河。鈔關是明政府為疏通鈔法而設,因為起初是以鈔,也就是紙幣交稅,故稱鈔關。
鈔關旨在征收船稅,而當時的臨清和杭州兩個關也兼收貨稅。臨清鈔關是運河八大鈔關之首(北新、河西務、臨清、 淮安、揚州、蘇州、杭州、九江),是設關最早,撤關最晚,歷史最悠久,也是我國唯一僅存的鈔關遺址。
運河與鈔關,曾帶給臨清繁榮阜盛,運河文化也在臨清延綿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