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2日訊 齊長城,始建于春秋時期,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中國現存有準確遺跡可考、保存狀況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長城,被譽為“長城之父”。隨著2月10日,山東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暨文化體驗廊道建設啟動會議的召開,包含黃河、齊長城、大運河在內的三大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全面鋪開。這也意味著擁有千年歷史的齊長城,將在建設完成后實現華麗變身,成為國家文化公園之一。
齊長城西起于濟南市平陰縣,向西穿越萊蕪、淄博、濰坊境內,綿延千里,直達青島市黃島區東于家河村北入海,全長618.893公里,其中位于萊蕪區境內的錦陽關保存較為完好。錦陽關又名“通齊關”,位于濟南市萊蕪區雪野街道娘娘廟村與章丘區文祖街道三槐樹村之間。南連馬鞍、珍珠諸山,是為天險,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2022年4月,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錦陽關段)項目開工建設。據閃電新聞記者了解,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齊長城步道工程、齊長城綠道工程、錦陽關齊長城遺址博物館、非遺文化博物館、齊魯古道商業街、生態民宿、運糧河景觀提升等項目,通過項目建設形成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統利用四類主體功能區。
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稱,過去幾年,濟南市投入2000余萬元,加強對齊長城重要點段修繕保護及展示,先后開展源頭保護展示、源頭主題標識雕塑建設、齊長城錦陽關、青石關及東門關保護等10余項工程,其中源頭保護工程將“高強無機纖維材料”用于夯土層墻面保護,創造了巖土文物保護新經驗。
目前,濟南市開展齊長城(錦陽關段)保護利用項目已被列為國家“十四五”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點項目,并爭取202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8000萬元。萊蕪區文化和旅游局駐齊長城(錦陽關段)保護利用項目負責人周愛民介紹稱,項目聘請了專業的設計規劃機構,把整個規劃分解為長城花海景觀、文化廣場、游客中心、步游道、停車場驛站、齊長城博物館、齊魯古街等8個建設任務,為推進建設進度,將任務一一分解、逐個落實。
齊長城作為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修筑于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現存有準確遺跡可考、年代最早的長城。2022年9月,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八次會議通過《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并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此外,近年來山東省圍繞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以齊長城保護為主線,以融合發展為主題,因地制宜、因段制宜,積極貫徹落實《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實施方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保護規劃》。規劃先行,提供遺產項目保護的“齊魯方案”。
(圖片來源: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萊蕪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