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3日訊 “暫向名山成小憩,景光都在畫圖中。”置身濟南龍洞佛峪內,目之所及皆碧色錦屏。南行,沿階而上,蒼崖聳立,懸壁涌泉,名林汲泉。清《七十二泉記》稱“可以汲,曰林汲,以其用也”,蓋取林間汲水地之意。
棲居深崖,抱石滴翠,這看似“清貧”的山泉緣何名傳后世?乾隆年間,《四庫全書》的重要編纂者周永年,曾在泉西般若寺隱居讀書,為屋數椽,稱林汲山房。“連壁石窗倒,流水穿其階”,林汲泉“自壁間飛瀉,穿云度樾而歸于壑”,景色頗為壯觀。一時間,臨泉讀書漸成雅事,“天下士至濟南,有不問龍洞,而必求所謂林汲山房者矣”。
不僅結廬泉畔,周永年還作《儒藏說》,提出書為公用的濟世思想,被譽為我國“公共圖書館之父”,影響深遠。
“林汲先生舊典型,蕭蕭白發抱遺經。鉤臺人去無今主,猶剩乾坤一草亭”。山房不復,斯泉仍在。林濤萬卷,清流潺潺,頌揚著林汲山人的儒生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