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1日訊 11月1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順利閉幕。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企業攜大批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首發首展,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表示,按一年計,本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726.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1%。
本屆進博會,山東省派出1個省交易團、16個市交易分團(青島單獨組團)和省衛生健康委、省國資委2個省直交易分團參加。全省注冊報名單位5636家,人數18716人,居全國第四位。開展第一天,山東中科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就與丹麥維斯塔斯集團簽訂風力發電機訂單,成為山東省交易團第一筆展位成交訂單。
實際上,進博會的成果并不局限在企業之間,而是有著更廣泛的“溢出效應”。目前,位于濟南東部的綠地(濟南)全球商品貿易港正在加速施工,獲批一年來,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加快構建消費新場景、新業態,積極探索貿易轉型升級。借助進博會的東風,山東百姓“買全球”的日子已然不遠。
世界500強回頭率超70%
進博會“朋友圈”不斷擴大
所謂溢出效應,是指一個組織在進行某項活動時,不僅會產生活動所預期的效果,而且會對組織之外的人或社會產生的影響。簡而言之,就是某項活動的額外收益。以進博會為例,決定溢出效應的一項重要指標是參會企業的經濟實力如何。
2018年首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去年11月份舉辦的第二屆進博會,吸引了18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加,3800多家企業參展,累計意向成交711.3億美元;剛剛結束的第三屆進博會,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參展意愿強烈,回頭率超過70%;數百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在第三屆進博會期間“全球首發、中國首展”;按一年計,第三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726.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1%。截至目前,已有數百家企業報名、簽約參展第四屆進博會……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透露,進博會已經不僅是商品陳列、銷售的展臺,更是信息流通、人員溝通以及文化融通的平臺。美國福特汽車、法國路易達孚、美國高通、日本松下、瑞士羅氏等都已連續三年參展,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歷經長途飛行和14天的健康隔離觀察,才得以亮相進博會。
“對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充滿期待”,參加進博會的外商代表這樣表態。
歐萊雅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費博瑞表示,過去幾年來,中國做出了很多努力,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營商的環境越來越好,市場更加穩定、透明、公平、可預期,也為整個世界經濟注入了繁榮和穩定的力量。這些舉措讓歐萊雅集團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更加強烈:“我們相信,中國將很快成為歐萊雅集團內最大的市場。”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第三屆進博會火熱的背后,恰恰是全球知名外企堅定加大在華布局力度的縮影。
老字號品牌及非遺產品走向世界
“山東團”陣容強、誠意足
11月5日,第三屆進博會開展第一天,山東中科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與丹麥維斯塔斯集團簽訂的風力發電機訂單,成為山東省交易團第一筆展位成交訂單。
山東中科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是一家以經營新能源電力設備為主的民營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公司將進一步利用進博會的平臺,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不斷完善國內市場需求,實現合作共贏。
“雙贏”局面達成的背后,是山東為本屆進博會做的大量精心準備。
閃電新聞記者從山東省商務廳獲悉,山東省搭建了“1+16+2”的組織體系參加第三屆進博會,即1個省交易團、16個市交易分團(青島單獨組團)和省衛生健康委、省國資委2個省直交易分團。全省注冊報名單位5636家,報名人數18716人,列上海、江蘇、浙江之后,居全國第四位。
除了組織陣容強大的交易團,山東還精心舉辦系列配套活動。11月6日上午,山東與世界500強產業鏈高質量合作發展對話活動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邀請省內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與世界500強負責人圍繞高端制造、工業互聯網、新材料三個產業鏈開展對話交流,共話高質量發展新機遇,共謀產業鏈合作新空間。
進博會的溢出效應,遠不止體現在經濟領域。本屆進博會,山東精心舉辦了山東省老字號暨非遺文化形象展,組織60家老字號及非遺企業參加。同時,省文化和旅游廳還組織舉辦了中國旅游山東展區和山東特色藝術表演,宣傳“好客山東”文化旅游資源。為此,山東打造了至誠山東形象展區和山東老字號暨非遺文化體驗館兩個展區,并同步推進直播營銷活動。進博會結束后,“山東老字號暨非遺文化體驗館”繼續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長期展銷。山東也成為首個依托進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設立老字號及非遺企業長期展示窗口的省份。
進博會“溢出效應”明顯
全球商品走進山東百姓生活
作為主辦方,上海首先享受到進博會的“東風”。作為承接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的常年展示交易平臺,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附近的虹橋品匯等擔當著把“展品變商品”的關鍵角色。虹橋品匯統計數據顯示,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萬多種商品亮相虹橋品匯,進博會商品占總商品數的70%以上。與此同時,國內各地采購商積極踴躍報名,在進博會開啟“買買買”模式,讓展品和商品飛入尋常百姓家變成了現實。
進博會“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采購商變貿易商”的良性生態圈,也為山東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11月6日,濟南中央商務區17個項目成功對接進博機遇,達成簽約合作,涵蓋高端現代服務、產業金融、物聯網、文化旅游等多個領域,這些合作意向與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的發展定位高度契合;在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投資約100億元的全球商品貿易港項目正在緊張施工,按照規劃,貿易港將全方位對接和服務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承接進博會溢出和帶動效應,助力新產業、新經濟模式的創建,推動濟南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積極融入國際化經濟新形勢。
目前,全球商品貿易港正以最快的速度建設,有望于明年第四屆進博會開展前開館。屆時,將有超過25000種海外優質商品進入貿易港,讓濟南乃至山東“買全球”的范圍再跨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