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国产美女露脸口爆吞精

全部

脫貧攻堅答卷|一人種葡萄帶動全村致富,昔日澇洼地變身全國文明村

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首頁

作者:

2021-03-18 20:34:03

一人種葡萄帶動全村致富,昔日澇洼地變身全國文明村

葡萄甜了紅聯村

昔日常年受淹的貧困村,如今評上了全國文明村,嘉祥縣大張樓鎮紅聯村的變化離不開一串葡萄。

3月17日,記者掀開兩層塑料布,鉆進華生祥葡萄種植基地的大棚里,熱氣迅速在眼鏡上蒙上水霧。“現在是葡萄萌芽前的絨球期,溫度要保持在28℃,這樣結出來的葡萄才香甜可口!”基地負責人苗華章一邊仔細掩好棚門一邊向記者介紹,儼然一位葡萄種植專家。他2001年開始包地種葡萄,不僅自己致了富,還帶動全村脫了貧。

“原來村名叫聯洼,因為地處紅旗河西岸,地勢低,常年發生洪澇災害,莊稼欠收,村民日子過得貧苦。”年近六旬的紅聯村黨支部書記苗懷濤介紹,20世紀80年代,他們舉村搬遷到河東岸地勢高的地方,并取河名中的“紅”和原村名中的“聯”二字,改村名為紅聯。可即便如此,“一麥一棒”的傳統種植仍沒能讓紅聯村徹底擺脫貧困。

“我不服窮,可要想改變談何容易?”苗華章回憶,20年前他一沒經驗二不懂技術,40畝葡萄因排水和病蟲害防治不到位全部爛在了地里,他和妻子只能一邊往河溝里倒一邊掉眼淚。種葡萄的前5年,他不僅沒有賺到一分錢,反而把家底也賠了進去。2004年,不服輸的他拿出家里僅有的200元錢,背上妻子煮的雞蛋,到鄭州的全國葡萄交流會上學技術。他一心想請教來自臺灣的陳光正教授,就趁著陳教授上衛生間的機會,在門口等著他。陳教授被眼前的小伙子感動了,不僅現場耐心解答了他的問題,后來還曾兩度到基地現場指導。

春日的葡萄園里,剪完枝的果樹棵棵擺著“拉弓”的架勢整齊列隊。“這一片是陽光玫瑰,被稱為葡萄中的‘勞斯萊斯’,口感好價格高,對種植技術要求也高。”苗華章這幾年開始轉變思路,從種“大路貨”求產量,到種精品果重質量。為了保證產品的甜度、香度和色澤,別人一畝地能種出四五千斤,他則將畝產控制在1500斤以下。去年,他還不惜花費10多萬元,先后兩次從云南請專業技術工人來基地疏果。“表面上看成本提高了、產量下降了,可品質和價格上去了,最后一合計,每畝效益增加了三四千元。”苗華章說,種葡萄不能只盯著眼前,而要多看長遠算大賬。現在他的葡萄種植面積擴大到260畝,其中90%是陽光玫瑰品種,畝均收益2萬元。

好葡萄不怕巷子深。“提兩箱陽光玫瑰去參會,就能換回來個金獎。”苗華章說,葡萄品質提上去了,他拿獎拿到有點不好意思。以每年的中國林產品交易會為例,從2016年開始,他的葡萄每年都能贏得金獎。去年收獲期,基地日銷售葡萄2萬多斤。

致富不忘鄉親。早在2008年,苗華章就成立了嘉祥縣華生祥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實行統一標準生產、統一提供農資、統一組織銷售,共同抵御市場風險。他在指導村民種植技術的同時還督促村民誠信經營,保住紅聯村的葡萄品牌。在他帶動下,村民王文君將自家的10畝地改種葡萄,每畝能收入1萬多元。加上農閑時丈夫外出包活干裝修,一年下來全家能有20多萬元的收入。如今家里不僅蓋了房,還買了車,一雙上高中的兒女學習成績優異。“家里條件跟得上,孩子們也能專心讀書。”王文君勤快利索,平時打理葡萄園還不耽誤顧家,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依托華生祥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紅聯村發展起了鄉村旅游。2013年開始,僅葡萄采摘活動每年就能吸引游客超5000人次。目前產業鏈還延伸到深加工領域,生產出了葡萄酒和葡萄芽茶。全村1680畝耕地有一半種上了葡萄,直接帶動村民人均增收4500元,越來越多的村民走上了發家致富的“甜蜜之路”。

倉廩實而知禮節,紅聯村近年來村容村貌大大改善,文明新風也得以倡樹,2020年底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今年我要在基地旁建設葡萄儲存冷庫,建成魯西南葡萄中轉基地,讓大家在冬天也能吃上咱紅聯的葡萄,讓咱老少爺們兒的好貨賣出更高的價錢。”苗華章翻著圖紙,憧憬著今年的新規劃。(大眾日報記者 呂光社 王浩奇 通訊員 李超 張麗華 報道)

責任編輯: 李欣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宣言·建黨100年 齊魯問初心|渤海走廊:渤海濺血祭刀槍,軍民如鐵“廊”如鋼

【紅色微黨課】抗日戰爭期間,我黨在昌邑、濰縣、壽光三縣北部開辟了東起膠萊河、西至壽光縣東北部榆樹園子村,主體為昌濰根據地、中心在昌...[詳細]
大眾日報客戶端-首頁 2021-03-18

山東利津基層黨建驅動高質量發展引擎

山東利津基層黨建驅動高質量發展引擎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見習記者趙煒。人員下沉,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近年來,明集鄉堅持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詳細]
2021-03-18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