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6日訊 11月6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鄉村振興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大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文化支撐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移風易俗是鄉村文化振興的主題與難題,合理定位各級黨委政府在移風易俗中的角色,關系著鄉村文化振興的成敗。近年來,沂水縣先后實施了殯葬改革、婚俗改革,在減輕群眾負擔、遏制陳規陋俗、推進移風易俗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由縣鄉財政承擔,群眾不花一分錢就能辦好“身后事”
沂水縣委書記薛峰表示,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移風易俗工作,殯葬改革和婚俗改革是移風易俗的重要內容,我一直在基層工作,通過調研,我發現基層70%—80%的陳規陋習集中在殯葬這個環節,喪事大操大辦、薄養厚葬、裝棺再葬、散埋亂葬、封建迷信活動等與鄉村振興格格不入,殯葬難、殯葬貴、死不起、死人與活人爭地、因喪致貧返貧現象帶有一定的普遍性,這些問題,很多群眾都深受其害,但單純靠一家一戶是解決不了的,這個時候黨委、政府就要主動擔當、大膽作為。
2017年5月10日,沂水縣在深入調研、廣泛座談、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發揚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毅然決然地實施了以“惠民禮葬”為核心的殯葬改革:對具有沂水戶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殯葬過程中涉及的遺體運輸費、火化費、骨灰盒費、公益性公墓墓穴和墓碑使用費、碑文刻制費全部免除,由縣鄉財政承擔,群眾不花一分錢就能辦好“身后事”。
全國首家將縣殯儀館改制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我們提出了“三為主”“三不準”“三嚴禁”的改革指導原則:“三為主”就是以正面工作為主、宣傳引導為主、優質服務為主;“三不準”就是不準一刀切、不準強制、不準搞平墳運動;“三嚴禁”就是嚴禁鄉鎮和村向外租售土地用作墓地、嚴禁在基本農田修建墳墓、嚴禁制作銷售使用大棺材。”沂水縣委書記薛峰介紹,與群眾算好算透“六筆賬”:經濟賬,沂水縣每年去世人口約8500人左右,實施“殯葬全免費”政策后,縣財政每年投入2000萬元左右,即可為群眾節省殯葬費用約2億元;土地賬,過去一畝地最多建20處散葬墳頭,全縣每年需要300—400畝地,而公益性公墓一年僅需30畝左右,節省90%的土地;資源賬,一個大棺材大約用1—1.5立方米木材,進公墓安葬逝者,全縣每年可節約木材1萬方左右;安全賬,山林火災80%以上因上墳燒紙引發,通過在公益性公墓設立專門焚燒區,能夠有效消除這一隱患;環境賬,上墳燒紙嚴重影響了空氣質量,通過引導文明祭祀、減少燒紙行為,能夠有效防止大氣污染;祭祀賬,與散葬墓地相比,公益性公墓配套設施完善,管理規范,群眾祭祀更方便。通過算清“六筆賬”,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推進改革。
改革的具體措施:一是抓好公益性公墓建設。從2017年5月10日開始,組織發動公墓建設攻堅戰,在50天時間里,先后組織召開5次現場推進會,共建成公益性公墓110處、墓穴10萬個,滿足了全縣10年殯葬需求。二是重建村紅白理事會。遴選素質高、威信好、善于做群眾工作的人組成。三是殯儀館改制。全國首家將縣殯儀館改制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四是推廣“追思會”喪禮新模式。由鄉鎮干部主持,村支部書記致悼詞,儀式既隆重又簡單,老百姓的喪禮政府辦,“追思會”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既體現了對逝者的尊重,又簡化了喪禮程序、剎住了大操大辦之風,更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殯葬全免費”政策惠及3萬多戶、累計節約社會殯葬支出8億元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沂水的殯葬改革,體現了全民惠葬、厚養禮葬、逝有所安“三個精髓”。改革三年多來,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0年10月底,共有30258戶逝者家庭享受到“殯葬全免費”政策,戶均減負2.5萬元,新去世人員進公墓安葬率100%,累計節約社會殯葬支出8億元、土地1000多畝、木材3萬方;改革以來,全縣沒有發生一起因改革引發的群眾上訪案件、群體性事件,也沒有發生一起因改革引起的惡意炒作事件。對我縣的改革做法,上級充分認可肯定,中央深改辦《改革情況交流》專題刊發,民政部李紀恒部長、省委劉家義書記作出批示,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優秀案例,全市、全省、全國殯葬改革工作現場會先后在沂水召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新華社、人民日報等100多家權威媒體宣傳報道,全國22個省份的310多個地區前來考察學習。今年4月,沂水縣又出臺了《沂水縣文明殯葬規程》,這標志著沂水縣的殯葬改革已步入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軌道。
移風易俗不停步,今年5月,沂水又實施了婚俗改革,出臺《關于推進婚俗改革倡導喜事新辦的指導意見》,制定倡導性標準,推廣集體婚禮、文化婚禮、民俗婚禮三種婚禮,各村成立喜事新辦志愿服務隊,推進節儉文明辦婚,群眾普遍歡迎,人民日報宣傳報道。兩項改革的實施,形成了協同效應,有力推進了移風易俗。在2019年全省移風易俗群眾滿意度調查中,沂水縣居全省137個縣(市、區)第一名,今年上半年全市移風易俗群眾滿意度調查又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