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商報
2025-04-05 10:12:04
原標題:濟南實現遺體、器官(角膜)捐獻近3000例
來源:山東商報
原標題:濟南實現遺體、器官(角膜)捐獻近3000例
來源:山東商報
商報濟南消息 4月3日,由山東省紅十字會、濟南市紅十字會主辦,山東福壽園承辦的“生命·希望——2025年清明節捐獻者追思會”在濟南市遺體捐獻紀念廣場莊嚴舉行。相關部門人員、高校醫學生、志愿服務團隊及捐獻者家屬代表等600余人參加追思會,共同緬懷以生命饋贈希望的遺體、器官及角膜捐獻者。數萬名網友通過線上直播同步觀禮,以云端之約傳遞敬意。
追思儀式上,全體人員肅立默哀,手持祈福卡向捐獻者致敬。山東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白同禹,濟南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劉勤,福壽園國際集團副總裁范軍等共同為紀念碑花籃整理挽聯,并帶領全體人員三鞠躬。現場,濟南護理職業學院師生代表莊嚴宣誓,承諾以“無語良師”的無私精神為指引,踐行救死扶傷的使命。
“我家兩位善良的老人不僅把慈祥的愛留給了自己子孫,也把偉大的愛奉獻給了社會,這是中國老人平凡而又偉大的真實寫照,我作為子女為有這樣的父母而驕傲。”今年68歲的吳曉建是濟南市紅十字遺體角膜捐獻志愿服務隊的隊長,是捐獻者家屬,同時他也和自己的姐夫、姐姐陸續登記了遺體捐獻志愿書。每年清明節,吳曉建都會和兄妹們到紀念廣場緬懷父母。這里的遺體捐獻紀念碑記錄著他們的父母——全省首對夫妻遺體捐獻者吳家驤和李聞詩的名字。“父親曾說‘寧可讓醫學生在自己遺體上切千刀萬刀,也不愿意讓培養出來的醫生在病人身上錯切一刀’,他們活著不怕手術刀,死后不怕解剖刀,把生命的‘微光’留給社會,把‘善終’帶回現實,讓生命的饋贈延續永恒!”在追思活動的路上,吳曉建拿起大巴車的擴音器充當解說員,為大家普及捐獻知識,分享捐獻者和自己父母的捐獻故事,“知道自己的歸宿在哪里,內心更加坦然。我希望通過努力,讓更多人理解和支持遺體捐獻,讓生命的長度與價值得到更好延續。”
據了解,近年來濟南市遺體器官捐獻事業持續領跑全省。截至2025年,遺體捐獻登記人數達5197人,實現捐獻906人;器官捐獻見證1359人;角膜捐獻登記2890人,實現捐獻682人。每一例捐獻背后,都是一個關于生命接力的感人故事。捐獻者中有逾百歲的老教授,也有定格在花季的年幼孩童,雖然人生軌跡不同,他們卻都用最純粹的方式詮釋了生命的厚度。一位捐獻者家屬哽咽道:“家人的選擇是為了讓更多人重獲新生。看到社會銘記這份大愛,我們深感慰藉。追思是為了更好地延續,一份份大愛也將激勵我好好生活,奉獻社會。”
“未來我們將深化與紅十字會及醫學機構的合作,搭建生命教育與社會關愛的橋梁,讓每一份饋贈化作永恒星光。”福壽園國際集團中部區域總經理王暉表示,“山東福壽園將繼續凝聚各界力量,守護人間大愛,讓希望之光照亮每一寸土地。”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于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