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25-02-28 09:19:02
原標題:迎風起勢,濱州低空經濟蓄勢“高飛”
來源:濱州日報
原標題:迎風起勢,濱州低空經濟蓄勢“高飛”
來源:濱州日報
2024年12月28日,濱州鉆石DA40飛機生產線重啟。這一消息,恰似劃破長空的信號彈,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國對濱州低空經濟發展關注的目光。
2025年2月6日下午,山東省委書記林武到大高航空高新產業園調研。他察看鉆石DA40飛機生產車間和中國商飛研發試飛基地,勉勵企業發力航空產業新賽道,把握低空經濟新機遇,形成發展比較優勢。
發展低空經濟,為城市競逐新賽道、開辟新領域帶來新機遇。濱州在空域、服務、應用、科技及政策等多方面精心布局、持續發力,低空經濟正以蓬勃之勢構建起全省領先的發展模式。
翱翔低空,濱州優勢何在?
搶抓機遇,蓄勢騰飛,越來越火熱的低空經濟打開了一個萬億級的產業新賽道。從坐上直升機感受“一覽眾山小”,到如今“物流配送”“急救送藥”等應用相繼落地,每一個新場景,都給人們出行和消費方式提供新選擇。
空域資源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而濱州在此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黃河之畔的濱州,坐擁黃河沖積平原的遼闊凈空,全年無飛行禁區,每年超330天的優良飛行日數,為低空飛行器提供了極為廣闊且穩定的飛行時間與空間。
大高機場獲批的3563平方公里空域面積以及3000米的空域高度,與濱州高新區總面積達3044平方公里且實現黃河流域濱州段至入海口全覆蓋的空域遙相呼應,共同構建起標高300米、1500米、5000米的多層次無人駕駛航空器立體飛行格局。
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的空域布局,不僅滿足了不同類型低空飛行活動的需求,更為各類低空經濟項目開展提供了堅實物理基礎。
豐富且優質的空域資源,是濱州低空經濟發展的先天優勢,為后續產業發展搭建了廣闊舞臺。
濱州通用航空產業早在2002年就開始布局,當年11月,經省政府批準規劃建設濱州大高通用機場,并于2004年5月建成通航,2020年12月正式開通短途運輸業務。
2005年,濱州市與奧地利鉆石飛機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成立我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通用飛機制造企業——山東濱奧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雙方合作生產鉆石DA-40型飛機,國內多家航司紛紛采購,已累計生產鉆石DA40飛機185架。
隨著一系列遺留問題的解決,濱州鉆石飛機生產線得以重新啟用,這標志著濱州航空產業發展開啟了新的征程。
目前,濱州3家園區入選山東省航空航天產業園,還擁有山東航空學院等特色優勢院校,政策、技術、平臺、人才等資源優勢在濱州集聚成勢。
作為全國首家通用航空產業園,大高航空高新產業園是濱州市屬航空專業園區,2003年5月與大高機場一同設立,現已發展為集機場運營、通航制造、通航服務、航空研學于一體的航空特色園區。如今,正在加快打造“一機場、四中心、五基地”發展格局,園區承載能力持續提標擴面。
產業起勢突破,大高航空高新產業園已招引入駐一批航空產業頭部項目,如中國商飛北京研發中心、浙江萬豐飛機工業、山東航空學院產教融合基地、山東大高國際飛行學校等,使園區在新能源飛機研發、通用飛機制造、航空教育培訓等方面取得突破,助推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產業在濱州集聚成勢、高飛遠航。
(下轉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航空教育培訓走在全國前列,大高航空高新產業園已入駐141航校4家。2023年,園區聯合山東航空學院和市財金集團,共同出資成立大高國際飛行學校,并建設啟用了產教融合基地,助力擦亮“濱州機長”品牌。航空研學獨具特色,國家民航科普教育基地成功落戶,“大美濱州,逐夢藍天”研學活動年接待師生1.5萬人次以上。
同時,園區與中國商飛北京研發中心共建航空產業發展新平臺,去年7月正式入園,與市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各類要素向園區集聚,開展新能源飛機研發、總裝測試,打造新能源飛機試驗試飛基地。
大高機場是國家A1類4C級大型通用機場,機場跑道寬45米,長2000米,規劃飛行空域面積3563平方公里,躋身全國十大通用機場,位居華東地區首位。
濱州運輸機場已納入國家民航“十四五”發展規劃,目前正在加快各項前期審批手續辦理,機場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濱州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為構建“大開放、大改革、大發展”格局提供重要的空中廊道。
如今,濱州的天空越來越熱鬧,未來“天空之城”正在呈現。
蓄勢騰飛,厚植低空經濟沃土低空經濟看似“飛”于空中,根基卻落在“地”上,支撐起低空經濟多種“打開方式”的,無疑是研發、制造、應用、服務等環節的串聯與產業的深度融合。
如何把握天空下的“新藍海”,讓低空經濟振翅高飛、行穩致遠?
在利用好空域資源的基礎上,濱州積極構建與之匹配的服務保障體系。2024年5月,全省首個低空飛行服務保障管理機構——濱州市低空飛行服務中心揭牌。
該中心作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承擔著從空域管理、飛行服務到風險評估、技術咨詢等全方位職能。它的成立為低空飛行活動提供了規范化、專業化引導與支持。
同年11月1日,山東省首個民用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濱州市民用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順利通過民航部門驗收并正式啟用。
這一基地的建成,填補了省內民用無人機試飛運行平臺的空白,為無人機企業提供了從研發測試到生產驗證的一站式服務場所,極大地縮短了企業的研發周期,降低了運營成本。
低空飛行服務中心與民用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了濱州低空經濟發展的服務保障網絡。
豐富的應用場景是低空經濟發展活力的直接體現。濱州在擁有優質空域資源與完善服務保障的基礎上,積極拓展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
比如,在巡查巡檢領域,濱州以科技為先導,針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這一重要需求,打造了應用示范場景。無人機憑借其高效、精準的特性,實現了20公里黃河巡查全自主作業以及兩岸防護林常態化巡查,為黃河生態保護構筑起堅固防線。
在物流運輸領域,濱州市人民醫院東西院區樣本轉運空中通道和京東物流無人機配送航線正在試驗驗證。這些創新舉措不僅滿足了社會對高效物流運輸的需求,還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
此外,濱州在人工影響天氣領域積極探索,與山東省人影辦、西安富沃德等多方合作成立聯合開放實驗室,拓展無人機人工增雨、無人機氣象探測研發應用,通過科技創新手段,將低空經濟與農業生產、水資源管理等民生領域緊密結合,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持。
濱州多元應用場景的拓展,不僅使低空經濟在各個領域發揮出實際價值,也進一步促進了空域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服務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形成了良性循環。
推動低空經濟從“起飛”到“騰飛”
濱州鉆石DA40飛機生產線預計2025年能夠實現生產15架整機和10架機身,并首次實現鉆石DA40飛機出口。
鉆石DA40的“成長記”,反映著濱州在政策、人才、創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正逐漸轉化為低空經濟騰飛的動力。
濱州強化頂層設計,精心制定低空經濟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低空經濟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向。
通過完善政策體系,濱州研究制定相關標準規范、促進條例等,為低空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確保了空域資源合理開發、服務保障規范運行、應用場景有序拓展以及科技創新持續推進。
此外,濱州通過強化金融賦能,成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給予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全鏈條支持。這些政策舉措吸引了眾多企業和人才匯聚濱州,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和人力支持。
政策的引導和扶持,如同陽光雨露,滋養著低空經濟產業茁壯成長,促進了各要素間協同發展,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生態。
濱州憑借在空域資源、服務保障、應用場景、科技創新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卓越表現,在全省低空經濟發展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之無愧的引領者。
政府搭臺、產業唱戲、管理托舉,濱州人頭頂的這片天空,勢必愈發繁忙。
隨著產業鏈逐步完善、應用場景日漸豐富、管理體系更加優化,濱州低空經濟從“起飛”到“騰飛”的活力圖景正在一步步呈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