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4-11-10 14:30:11
原標題:青島:文化賦能,提升鄉村振興“精氣神”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青島:文化賦能,提升鄉村振興“精氣神”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青島堅持以保護農業文化遺產、培育鄉村特色文化藝術典型和豐富鄉村文化服務供給為抓手,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文化賦能,提升鄉村振興“精氣神”
由農業農村部、中國曲藝家協會主辦的全國“大地流彩”農村移風易俗曲藝比賽全國展演日前在遼寧省沈陽市舉辦,活動致力于營造“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的濃厚氛圍,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由青島市農業農村局指導并推薦的農村移風易俗京劇小戲《金錢不是萬能的》從全國163個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受邀參加全國展演,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教育內涵,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這也是山東省唯一一部受邀展演的曲目,展示了青島市堅持以文化振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實踐。
《金錢不是萬能的》講述了一位名叫大老萬的中年農民因沉溺賭博與妻子產生激烈矛盾,最終在農村基層干部君書記的耐心勸導下深刻認識到賭博的危害,并與妻子共同訂立“金錢不是萬能的”家庭格言的故事。作品通過夸張幽默的表演手法,生動揭示了賭博的危害,強調了家庭和睦與道德觀念的不可或缺。同時,君書記的形象塑造,展現了農村基層干部的責任心與領導力,傳遞了積極向上的社會正能量。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著凝心鑄魂的重要作用。青島市聚焦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以保護農業文化遺產、培育鄉村特色文化藝術典型和豐富鄉村文化服務供給為抓手,真正讓農民唱主角、農民展風采、農民得實惠,深化農村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以此提升群眾精神生活品質。
今年,青島鄉村文化“大餐”觸手可及,“大地流彩·青島市鄉村文化振興在行動”在全市廣泛開展,包括廣場舞大賽、農民詩會等36項鄉村文體活動。一系列接地氣、聚人氣的移風易俗農民小戲小劇編排推出,京劇小戲《金錢不是萬能的》登上全國移風易俗曲藝作品展演舞臺,情景劇《家和萬事興》入選“山東省移風易俗小戲小劇”視頻展播。鄉村體育同樣精彩,青島市鄉村運動嘉年華暨首屆農民運動會豐富鄉村體育生活,“時尚體育進鄉村”“鄉村運動進城市”雙向奔赴活動等受到廣泛關注。
青島注重挖掘農耕文化的內涵,拓展農業文化功能,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一片茶葉”撬動“鄉村巨變”,從《嶗山茶歌》到《嶗山茶志》,嶗山茶文化塑造鄉村文旅別樣風景;平度草編年產量6000余萬件,產品遠銷日韓、歐美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膠州大白菜復合生態系統年產值達3億元;城陽少山紅杏延長生態產業鏈,開辟農文旅融合發展道路。
讓農業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傳下去”,青島通過申報農業文化遺產所在地,持續發掘農業文化遺產多元價值。發揮鄉村特色文化藝術典型的模范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傳承發展、創新轉化、科技提升和市場運作,將文化藝術典型發展成為富民產業,促進群眾增收和鄉村發展。嶗山區馬鞍紅、西海岸新區祝茲文化陶瓷等15個項目入選山東省首批鄉村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青島建立了麥草畫等市級以上非遺名錄207個、即墨花邊等老字號企業105家、泊里紅席等手造鄉土名村20個,匯總形成青島市鄉村特色文化藝術典型名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一方文化。青島通過把特色文化內涵和地域元素融入鄉村文化體驗全過程,持續放大鄉村文化品牌效應。西海岸新區設立山東省首家具有濱海特征的農耕文化歷史主題的“青島農耕文化館”,推動農業文化資源與休閑體驗深度融合;張家樓街道深耕“達尼畫家村”文化產業,堅持農文旅融合,打造北方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城陽區棘洪灘街道依托棘洪灘水庫和萬畝生態園林,打造“青島都市圈家庭出游首選地”,推動城鄉文化的交融互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