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淄博日報
2024-10-31 10:23:10
原標題:淄博“90后”文物普查員用行動守護文脈
來源:淄博日報
原標題:淄博“90后”文物普查員用行動守護文脈
來源:淄博日報
□本報記者 楊秋云
“科技助力,測量精準度誤差小于1厘米!”“我們輪流扛著RTK設備,翻山越嶺、穿越灌木叢,徒步行走數十公里,最終完成任務。”“田齊王陵現存封土高30余米,雜草叢生,上山下山走了6次,結束后雙腿顫抖不止。”……
在淄博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院,有這樣一群“90后”,他們深入鄉村、翻山越嶺,奮戰在工作一線,用腳步丈量歷史,用行動守護文脈。該院的“90后”人數達到30人,成為淄博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下簡稱“四普”)的中堅力量。他們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挑戰面前勇擔當。今天,讓我們走進這個年輕的群體。
迎難而上,在挑戰中蛻變
每一處文物,都承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他們的工作不僅是一項技術活,更是一項藝術活,需要耐心、細心和責任心。
26歲的宋金成,畢業于西北大學考古學專業,今年8月入職淄博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院,并加入到“四普”工作中,體驗著文物普查員的別樣快樂。“我主要使用RTK設備測量文物點的地理信息,測點工作相對簡單。但為了測點,深入各種草叢都是常有的事。”宋金成說,田齊王陵現存封土高30余米,共有6座陵墓,雜草叢生,宛如野山一般。加之小雨過后,地面濕滑難行,“我在測量時,上山下山走了6次,結束后雙腿已不聽指揮。”
對于“90后”,文物普查考驗的不只是專業知識,還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朱宣寶,畢業于山東大學考古學專業,今年碩士畢業后加入淄博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院。9月24日,在對淄川區“日偽遮斷墻”文物點進行調查時,由于這屬于城墻遺跡,跨度較大,其南側與齊長城相連,覆蓋了兩座山的山脊。他們一行三名普查隊員利用一下午時間,輪流扛著RTK設備沿著城墻,翻山越嶺、穿越灌木山林,徒步數公里,對其保存現狀進行了詳盡記錄。“當我們完成這個文物點的調查工作下山時已是黃昏,回首遠眺陡峭的山峰,雖然身體早已疲憊不堪,心里卻成就感滿滿!”朱宣寶說。
在普查過程中,他們不僅要面對自然環境的挑戰,如山路崎嶇、天氣變化等,還要克服資料匱乏、信息不全等困難。然而,正是這些挑戰和困難,磨煉了他們的意志和能力,讓他們在普查工作中不斷成長和進步。
科技助力,讓“四普”如虎添翼
今年30歲的溫峰,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在普查工作中肩負著無人機整體航拍的任務。在一些山區,面對復雜多變的地形和環境,他常常遭遇信號弱、樹木遮擋等嚴峻挑戰,這些都增加了“炸機”的風險。因此,溫峰的每一次航拍任務都要求他必須全神貫注,小心翼翼地操控無人機,確保每一個細節都不出差錯。
“在‘四普’工作中,設備的專業性、技術性更強了,測點位誤差小于1厘米。”26歲的王新宇畢業于山東大學考古學專業,主要負責技術層面的任務。他操作著RTK和無人機等先進設備,對遺址進行精確測繪和數據采集。與傳統的普查方式相比,這些高科技手段不僅大大提高了普查的效率和精度,也讓他對文物點的分布范圍、保存現狀等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我們需要對遺址、墓葬、古建筑等進行多方面的記錄和數據采集,確保普查結果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文物普查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在王新宇看來:“雖然普查過程很辛苦,但想到在過去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背向太陽,腳踩黃土。如今,我們跨越了幾千年的時光,在同一個地方交匯相遇,他們制造、使用的陶器此刻傳承到我們的手中。每每想到這里都會覺得非常感動,非常有成就感。”
在“四普”工作中,“村村到”是一項重要內容。普查隊員需深入每個村落,向當地老人詢問文物情況,了解相關歷史或傳說,以及與文物有關的任何線索。通常,老人們對文物有一定了解,而年輕人則知之甚少。
“現在,很多年輕人因為工作、生活的原因都遠離了農村,對自己家鄉的歷史和文物都不了解。‘四普’工作成果會完完全全地向公眾展示,按照地域、按照時期將文物進行分類,并詳細介紹情況。這樣年輕人想了解自己家鄉文物的時候,去翻一翻‘四普’成果,說不定會有新奇的發現。”宋金成認為,文物普查功在當今,利在后代。
守護歷史,傳承文化血脈
文物普查,作為一項系統性、科學性的工作,對于保護和傳承珍貴的文化遺產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每一次調查都是對歷史的尊重與傳承,也是對文化多樣性的保護。
“在淄川興龍山古建筑群,有一座興建于明朝的古廟。這座古廟在山頂已經矗立了幾百年,雖然很少有人再來,保護古廟的人也會慢慢消失,但我們的普查工作會一代代傳承下去,留下各種照片、文字和數據,讓后人記住,在如今已沒有人煙的山頂,有一座幾百年前的古廟。”宋金成說,望著觸摸著古廟墻壁的帶路老人,他讀懂了“傳承”兩個字的意義。
于青瑤,今年33歲,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2019年通過緊缺人才引進入職淄博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院,目前擔任調查勘探部副主任,主要承擔調查勘探、考古發掘工作,工作期間取得了山東省考古勘探項目負責人資格。于青瑤表示,在“四普”中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基層對文物保護的重視程度顯著提高。
“近年來我市實行‘文物長’制,加強文物巡護,開發了智慧文物系統,各村的文物巡護員定期對村內文物點情況進行拍照、檢查。”于青瑤說道,在參與“四普”外業幫扶過程中,她和同事們到各村進行已知文物點現場復核時,發現村里的文物巡查員對每一處文物點都了如指掌。
“文物保護工作任重道遠,作為新生力量,我們積極向前輩學者學習經驗,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讓更多隱匿的文物得到應有的關注和保護,讓后代子孫能夠繼續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魅力。”熊偉慶說出了年輕文物普查隊員們的心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