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4-09-11 15:40:09
原標題:國內首例!煙臺毓璜頂醫院成功救治一例罕見髖、膝關節置換術后雙關節真菌感染患者
來源:膠東在線
原標題:國內首例!煙臺毓璜頂醫院成功救治一例罕見髖、膝關節置換術后雙關節真菌感染患者
來源:膠東在線
膠東在線9月11日訊 人工關節置換術作為20世紀最成功的手術之一,為眾多骨關節患者帶來了福音。然而,人工關節置換術依然存在出現并發癥的可能,術后感染就是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會引起關節疼痛紅腫、關節假體松動等一系列表現,嚴重影響患者的關節功能和生活的質量。
來自威海的孫女士(化姓)是不幸的,在當地醫院歷經右膝關節置換術、左膝關節置換術及右側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她,術后3年左右出現了并發癥;但她又是幸運的,被疼痛折磨的她前往煙臺毓璜頂醫院關節外科就診,在蓋鵬宙副主任團隊的治療下,歷時一年三個月、經歷四次手術,成功控制了感染,完成了右側髖關節、膝關節翻修術。
罕見!術后三年關節又疼 就診發現雙關節真菌感染
孫女士剛剛60出頭,3年前曾在當地醫院進行了右膝關節置換術、左膝關節置換術及右側全髖關節置換術。本以為有生之年能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卻沒想到術后僅僅3年的時間就出現了右側髖關節疼痛,進而發展到活動受限、右下肢縮短,最終只能臥床。不甘心后半生在床上度過,孫女士及家人多方打聽,最終選擇了技術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的煙臺毓璜頂醫院關節外科,希望能重新站起來。
蓋鵬宙(右一)團隊在查房
蓋鵬宙(中下)與同事討論患者病情
煙臺毓璜頂醫院關節外科副主任蓋鵬宙接診后,經過詢問病史、查體,判斷孫女士一系列問題發生的原因是可怕的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感染。“髖、膝關節置換術后感染是關節置換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要進行多次手術,取假體、清創、安置假體等。”蓋鵬宙告訴記者,孫女士的感染尤其特殊,是“近平滑念珠菌”感染,這是一種罕見的真菌感染,而且是髖、膝、股骨同時發生,目前國內外報道均未查見。“真菌感染的治療時間較長且難以控制,即使術中徹底清創,也很有可能需要進行多次手術。”蓋鵬宙說。
國內罕見并沒有擊退蓋鵬宙及其團隊,經過與患者及家屬的充分溝通,患者決定住院治療。“對我們來說,手術的難點并不只是控制感染,閱片發現感染破壞骨質導致患者骨量大量缺失,之前置換的假體部分突入盆腔,且假體上有螺絲釘等金屬,盆腔內的大血管和組織有沒有損傷?此外,沒有骨的支撐,對我們來說好比不用鋼筋混凝土去蓋房子,再次手術把假體安置到最佳位置的難度很大。”蓋鵬宙告訴記者,但面對患者渴望的眼神,他們決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多學科會診做足萬全準備 多次手術完成關節翻修術
為保證手術順利進行,術前討論時,關節外科還邀請血管外科、感染性疾病科、臨床藥學部等科室會診。“患者髖關節穿刺為血性液體,雖然血管超聲檢查未見明顯大血管損傷,但依然不能排除術中大出血的風險。多學科會診后,我們決定先控制感染。”蓋鵬宙說,經過一周的治療,再次檢查發現患者炎性指標下降,血紅蛋白上升、白蛋白上升,一般情況好轉。綜合各種情況,決定先進行右側髖關節假體曠置取出。
經過充分準備后,手術如期進行。“切開關節囊一瞬間,有大量暗紅色、膿性壞死物質流出,清理干凈后暴露髖關節假體,而且是松動的。”蓋鵬宙告訴記者,但在繼續準備取出股骨假體時,卻發現股骨假體與股骨固定牢固,經過多次嘗試取出仍較困難。“這在我們術前已經考慮到了,也做好了劈開股骨取出假體的準備。但是患者血紅蛋白低,劈開股骨出血較多,且患者術后短時間內無法負重,會對后續治療增加難度,于是我們還是決定一點一點‘啃’下來。”蓋鵬宙說,這不僅是對技術的考驗,更是對醫生耐心的挑戰。
在取出的骨髓腔里,蓋鵬宙發現了大量膿性、暗紅色壞死物質通過股骨髓腔通向膝關節,而且股骨外側肌深層也清理出大量膿性、暗紅色滲出及壞死物質。隨后,手術團隊為患者進行了徹底清創沖洗,并在髖關節、股骨髓腔內放置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股外側肌深層放置抗生素串珠鏈。歷經三個小時,手術終于順利完成。
“術后患者疼痛減輕,炎性指標逐漸下降。2周后,我們再次為她進行了膝關節手術。”蓋鵬宙告訴記者,至此,孫女士的治療可謂是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歷時一年三個月 高水平完成手術
完成右側髖關節、膝關節曠置術后,孫女士回家休養、定期檢查。7個月后,她的身體條件達到了進行膝關節翻修術的要求。“檢查后我們發現她的感染已經被控制,于是決定進行膝關節翻修術。”蓋鵬宙介紹,僅一次清創就把感染控制住,是他們之前沒有預料到的,這離不開患者的充分配合以及信任。
人工關節翻修術,簡單來說就是“以新換舊”,雖然原理不復雜,但操作起來難度大,對醫生的技術要求尤其嚴苛。而孫女士本身的感染、膝關節瘢痕粘連嚴重、脛骨及股骨量缺失等情況,讓蓋鵬宙團隊慎之又慎。“這次手術的難點在于術中評估骨的缺失,以及如何使用墊塊填補缺失的骨量,并且術中做到膝關節間隙平衡。”蓋鵬宙說,在手術團隊成員隋來健和石志偉兩位醫師的默契配合下,歷經3小時,他們成功為患者實施了手術。患者回到病房后,右下肢就可以部分負重下地行走。
蓋鵬宙(右三)團隊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
“真菌感染翻修術后感染復發率高達50%,這次手術能不能成功,我們也捏著一把汗。但又過了7個月后,患者再次入院檢查,炎性指標正常,可以進行右側髖關節翻修術了。”蓋鵬宙表示,有了前三次的經驗,這次的手術他們勝券在握。完善骨盆的3D打印、測量髖臼側骨缺損大小、選用合適長度的股骨假體……充分的術前準備后,歷經4小時手術,患者平安返回病房。
“整個治療過程雖然困難重重,但在我們關節外科的努力下,在麻醉科、手術室等科室的配合下,4次手術全部成功,而且術中均未進行輸血,而且患者術后沒有任何不適。從第一次入院到這次出院,我們有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蓋鵬宙說。在沒有相關文獻、前車之鑒的指引下獨立完成全國首例罕見髖、膝關節置換術后雙關節真菌感染的手術治療,標志著煙臺毓璜頂醫院關節外科人工關節翻修技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