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煙臺日報
2024-09-10 18:24:09
原標題:“寅賓出日” 的煙臺考證
來源:煙臺日報
原標題:“寅賓出日” 的煙臺考證
來源:煙臺日報
吳忠波
煙臺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這里居住的人自古以來就崇拜太陽。在芝罘區西南部的白石村,距今海岸約1.5千米處,7000多年前有一個小型港灣。白石人在這里以海捕和農耕為謀生手段,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長島也是東夷民族的家園之一。距今6500年到4000年的北莊遺址,位于大黑山島北莊村,因形態與西安半坡遺址相似,被專家稱為“東半坡”。在這里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數個太陽紋;還有的陶器上刻有鳥類形象,這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另外,長島南部群島的地形分布,古往今來都有“左龍(南北長山)、右虎(大小黑山)、丹鳳(廟島)、朝陽(太陽島)”的傳說。這自然為古今長島打上了太陽崇拜的標簽。
看日出,煙臺人已司空見慣。而今年5月4日華晨宇在演唱會上“唱出太陽”,為煙臺這座“山海名邦”(蘇軾語)注入了青春活力?!跋蜿柖币殉蔀槌鞘形穆玫男铝咙c,也鉤沉了古代“寅賓出日”(意為恭敬地迎接即將升起的太陽)的輝煌歷史。
寅賓出日是古代中國的禮儀,表達了人們對太陽的崇拜之情和對農業豐收的祝福之意。與寅賓出日有關的傳說,大都出現在古代的渤海、北海、東海,即今天的渤海、黃海一帶。
記載諸多神話的《山海經》,很可能是活躍于山東半島一帶的大汶口文化或膠東半島的原始知識遺存。2009年10月18日,筆者采訪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嚴文明先生時,他說:“神話傳說發生(源)地,要有人類的環境、氛圍和歷史作背景,長島(煙臺)是古代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發祥地,所以擁有眾多神話傳說傳至今日?!?/p>
神話傳說、史前遺址、上古巖畫、“八主”陳跡、詩詞傳世、賓日建筑等,都為寅賓出日的絢麗底色,涂抹上了一筆濃墨重彩。
神話傳說中的太陽崇拜
日出扶桑。關于《山海經》的扶桑神話發源地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扶桑是遠古時期東海里的一棵神樹,太陽從那里升起。
登州是古代東海沿岸最古老的文明聚落之一?!叭粘龇錾!庇诘侵荩寶v代文學家筆下生花。唐代獨孤及在《觀?!吩娭姓f:“白日自中吐,扶桑如可捫?!彼未K軾在《望海》中提到:“黃昏風絮定,半夜扶桑開?!泵鞔跏镭懺凇杜钊R閣后》中寫道:“高城鐘鼓喚蒼茫,海若镕波浴太陽。綺色中天徐散盡,空青一點是扶桑?!鳖檻樵凇队沃榄^巖》中說:“芒鞋飛下珠璣巖,遙望扶桑指顧間?!鼻宕╅c章在《望日樓觀日出》中寫道:“車輪燁燁從中躍,赤烏飛起彩云落。光芒倒射黿鼉宮,扶桑枝罥蓬萊閣?!比舞凇兜桥钊R閣》中寫道:“扶桑知不遠,好待日華曛。”崔應階在《登蓬萊閣二首》中寫道:“日出扶桑霞煥彩,月明珠島蚌生胎?!?/p>
這些詩中所寫的扶桑,都為東海日出處?!叭粘龇錾!保涣袨榍宕钊R十大景之一。徐人鳳解讀說:“海云沆漭覆虞淵,駿烏宵騰羲馭還。何必燭龍銜始出,滄波原是接長天?!?/p>
羲和浴日。羲和浴日也是《山海經》中記載的上古神話。據《山海經·大荒南經》記載:“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碧柵耵撕蜕氖畟€太陽,住在東方海外湯谷,有一樹和一地,都叫“扶?!?。太陽們住在幾千丈高的大樹上,每天輪流在天空值班。值班時,由羲和駕著龍車相送。
從起點湯谷到終點蒙谷,一天的路程共有十六個站。龍車到達第十四站悲泉,值班太陽便下車步行,羲和駕空車趕回湯谷為明天作準備。值班太陽登上龍車之前,先在咸池里沐浴。
遠古的太陽神話,造就了羲和的原始形態,時代更迭又使她由最初的“日母”演變成了“日御”,由部落演變成了歷官,承擔了文化的載體功能,賦能于古詩詞的文化環境。
射逐太陽。山東作為古老的東夷族群居住地(東夷系指中原之東方人,是中國古代尤其是商朝、周朝時期,對中國東部海濱不同部族的泛稱),歷來流傳著與太陽有關的傳說,其中便有人們熟知的后羿射日和夸父逐日。
《楚辭章句》中記載:“堯時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堯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墮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鄙鲜兰o九十年代,長島月牙灣景區曾有后羿射日的石雕。
《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煙臺先民的“太陽崇拜”
從這些神話故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古人對太陽的信仰,也能反映出中華文明的“太陽崇拜”源遠流長。除了傳說,考古發現的一些文物,也佐證了古人的日神信仰。
1960年,山東莒縣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陶尊刻有日月崇拜圖像,后來山東諸城前寨上也出土過一件,圖案相同,還涂有朱紅顏色。圖像下邊像座山,中間是彎月,上邊是太陽,將日、月、山全部表現了出來。
這些圖像,古人刻于距今五千多年前,可能與祭天、祈年等活動有關。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原始的天文圖案,都蘊涵著關于太陽的傳說。大汶口中晚期的陶鬹(鬹gui,炊煮器)及龍山文化的鳥喙足鼎,也是太陽崇拜與鳥信仰相結合的生動例證。
煙臺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這里居住的人自古以來就崇拜太陽。在芝罘區西南部的白石村,距今海岸約1.5千米處,7000多年前有一個小型港灣。白石人在這里以海捕和農耕為謀生手段,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長島也是東夷民族的家園之一。距今6500年到4000年的北莊遺址,位于大黑山島北莊村,因形態與西安半坡遺址相似,被專家稱為“東半坡”。在這里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數個太陽紋;還有的陶器上刻有鳥類形象,這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
另外,長島南部群島的地形分布,古往今來都有“左龍(南北長山)、右虎(大小黑山)、丹鳳(廟島)、朝陽(太陽島)”的傳說。這自然為古今長島打上了太陽崇拜的標簽。
日出巖畫的煙臺發現
人類的祭日活動,是崇拜太陽的實際行動,古代巖畫則記錄了人們的日月祭祀習俗。中國已發現非常豐富的日月崇拜巖畫,其中有不少拜日、祭天、祈求豐年的活動場面。
在江蘇連云港將軍崖發現的巖石刻畫中,刻畫著一幅祭天的場面,有太陽、星象、禾苗、人像等造型。這是我國發現的唯一一幅反映東夷部落生活的歷史畫卷,距今已有一萬年的歷史。
據煙臺文史學者林治永研究,膠東半島地區與所在海岱地區也有龍山文化時期的巖畫分布,可與中原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巖畫相媲美。經過近十年的業余田野考察,林治永已發現成片和零散巖畫三百余處,其中與太陽和天象相關的有幾十處。
已發現的巖畫遺跡,多分布在齊地八主神祠附近。煙威地區分布在榮成、萊州、牟平、蓬萊、福山、招遠、棲霞、長島等地。其特點是,靠海的地方,發現的數量較多;而州府所在地、居住密度大、建筑設施多的區域,數量相對較少。這些太陽巖畫的圖像有三陽縱排列、三日呈三角和立竿見影形等。
林治永對不可移動巖畫的發現,對其中六十件可移動巖畫的收藏,實現了半島巖畫研究和收藏零的突破,也證實了考古泰斗蘇秉琦先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斷言的半島地區肯定有巖畫的判斷。這也反映出,煙臺是中華文明沐浴第一縷陽光的地方之一。
齊地的八主崇拜和祭祀,自古就有,或是由姜太公創造,并建立起信仰體系。這“八主”除天主淄博、地主和兵主泰安外,其他五主均在青、煙、威:陰主,神祠在三山(今煙臺萊州);陽主,神祠在之罘(今煙臺芝罘);月主,神祠在萊山(今煙臺龍口);日主,神祠在成山(今威海成山);四時主,神祠在瑯邪(今青島瑯琊)。可見膠東半島的日月星辰,是當時民間崇拜的偶像,也是帝王自然崇拜的理想之所。
陰主祠在三山島附近的過西村,據考是夏代方國所在地。陽主祠之罘在先秦時期是著名的港口轉附。日主祠成山在臨海最東端,是最早迎接海上日出的地方。月主祠萊山北是西周時期萊國都城歸城的所在地。秦皇漢武曾先后多次登臨這些地方。《漢書·地理志》記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途經黃縣(月主),攀成山(日主),登之罘山(陽主),再登瑯邪山(四時主)?!稘h書·武帝紀》記載,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二月,漢武帝“幸瑯邪,禮日成山。登之罘,浮大?!?。
北宋蘇軾任知登州時,感懷并敬畏這些日月祭祀遺跡,形容“俗近齊魯之厚,跡皆秦漢之陳”(《登州謝兩府啟》)。他看慣了江河日出,卻更著迷于觀賞登州的海上日出。于是,他在上呈的《登州謝兩府啟》中,書寫了“賓出日于麗譙,山川炳煥;傳夕烽于海嶠,鼓角清閑”的話語,表達了他的觀感和心跡。
登州蓬萊曾建有日賓樓(后來又叫望日樓)。日賓樓八角雙層十六柱,木質結構,乃觀日佳處。蘇軾的《書自作木石》中便有“與同僚飲酒日賓樓上”的詩句。
此樓觀海望日,壯麗磅礴,也受到后代文人的青睞。清代詩人、官員施閏章就曾寫過《望日樓觀日出》一文:“日初出時,一線橫袤,如有方幅棱角,色深赤,如丹砂。已而,焰如火,外有絳帷浮動,不可方物。久之,赤輪涌出,厥象乃圓,光彩散越。不彈指而離海數尺,其大如鏡,其色如月矣?!?/p>
“寅賓出日”在棲霞岠嵎山
棲霞,是煙臺唯一不靠海的縣級市,曾為“祭日于壇”之地。據此,棲霞岠嵎山一帶,有可能是嵎夷文化的發祥地所在。
建炎四年(1130年),劉豫建立齊國,被持正統史觀者稱為偽齊,存世八年。金天會九年(1131年),劉豫在膠東地區同時設置了招遠、福山、棲霞三個縣。棲霞方山,朝陽初升,霞光萬道;落日西墜,云蒸霧繞,是膠東半島的地理中心。山上存有大量的祭壇、大路、石墻,經過實測,具有天文觀測和祭祀天地日月的功能。劉豫深知,這是一處遠古祈福的圣地。于是,為烘托祥瑞,他認定方山是霞光和太陽棲息的地方,為《山海經》中記載的羲日所在,以及《尚書·堯典》中羲仲寅賓出日、測定春分的嵎夷、旸谷所在。
棲霞為旸谷所在地的說法在當地代代流傳。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棲霞知縣李揆在縣署內儀門東側修建“寅賓館”,紀念“寅賓出日”這一經典事跡。明萬歷六年(1578年)鮑霖任知縣期間,棲霞城垣經修繕形成規模,增設寅賓(迎日)、環翠(抱山)、迎恩(拜廷)、迎仙(遙海)“四門”。東門取名“寅賓”,呼應羲仲在嵎夷旸谷“寅賓出日”的典故。
日出東方帶來的啟示
無論是神話傳說,還是考古發現,都向我們印證了膠東半島與“日出東方”的淵源。煙臺在山東和膠東半島的東端,是東方太陽升起較早的地方,不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舊時代生產方式,還是“朝沐黃海,落霞渤?!钡男聲r代生活追求,都有著崇日指向和朝陽象征。
上世紀六十年代,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了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開頭的日出畫面,便是取景于蓬萊的日賓樓。上世紀末,吳祖光所寫的《長島看日出》、劉白羽所寫的《煙臺山看日出》,分別列入中國100篇散文精粹和煙臺2019讀書日必讀文章。新世紀,煙臺圍繞日出開發了許多旅游景區景點,也打造了打卡地和旅游場景。直到今年華晨宇演唱會的日出場,以“向陽而生”的演唱重啟了煙臺日出的按鍵,打出了“日出東方”的古老標簽。各級政府的支持、文旅相關部門的協作,使這一優勢資源得以重新挖掘,迎來了近年來少有的“潑天流量”。
煙臺的“寅賓出日”,歷史底色鮮亮,現實傳承迫切。我們也期待通過“寅賓出日”、向陽而生的探索,為仙境海岸、品重煙臺研究開啟一條路徑,增添一抹亮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