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速豹新聞客戶端
2024-07-30 15:36:07
原標題:規劃儒學博物館、泉水博物館等,《濟南市公共文化設施專項規劃(2023-2035年)》獲批印發實施
來源:山東商報·速豹新聞
原標題:規劃儒學博物館、泉水博物館等,《濟南市公共文化設施專項規劃(2023-2035年)》獲批印發實施
來源:山東商報·速豹新聞
近日,濟南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濟南市公共文化設施專項規劃(2023-2035年)》獲市政府批復并印發實施,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濟南市首個獲批實施的公服設施類專項規劃。規劃制定濟南市公共文化設施分類分級體系和配置標準,優化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布局,有效推動濟南市公共文化設施高質量發展,助力“文化強市”建設。規劃由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組織,市規劃院邵莉院長主管負責,院公共規劃中心承擔編制。
規劃面向全市域,構建“五個層級、四個維度”的公共文化設施配置體系,實現“規劃目標—用地指標—設施坐標”的層層傳導落實。從立足行業標準、滿足基本需求、匹配城市發展和人口分布、彰顯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五個視角出發,構建“省級—市級—區縣級—街鎮級—社區(村)級”五級設施配置體系;每一級設施規劃包含配置標準、布局選址、用地管控、建設實施等四個維度內容。規劃明確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文化中心”的目標和人均公共文化設施用地指標,對各級設施進行選址布局和用地預留管控。
規劃形成“兩軸三帶、四核一副、多點”的公共文化設施布局結構。以城市中心為主體、區縣級中心為骨干、街鎮和鄰里中心為基礎,構建多層次、網絡型城市公共文化中心體系,形成“兩軸三帶、四核一副、多點”的布局結構。“兩軸”是指泉城歷史文化軸和城市現代文化展示軸。“三帶”是指黃河生態文化帶、齊長城歷史文化帶和膠濟鐵路文化帶。“四核一副”是指老城歷史文化核心、CBD東部文化核心、西客站西部文化核心、大橋組團北部文化核心等四個文化主核心,以及萊蕪文化副中心。“多點”是指商河、濟陽、長清、平陰、章丘、鋼城等區縣文化中心。
規劃堅持“致廣大而盡精微”,塑造城市文化地標,構建普惠共享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一方面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學習借鑒先進城市經驗,打造城市文化地標和公共文化中心,形成城市文化名片,強化省會文化擔當,打造黃河流域文化高地;另一方面,結合15分鐘生活圈建設,配置街鎮級、社區(村)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覆蓋城鄉、普惠均衡、網絡健全、多元活力、服務優質”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營造“15分鐘文化服務圈”。
規劃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強化公眾參與,落實市民需求。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采用“網絡問卷+紙質問卷”相結合方式,發放回收有效問卷2818份,收集有效信息22216條;先后與12個相關行業部門、15個區(功能區)縣、161個街道進行座談調研,掌握社會公眾、行業管理者、設施管理者需求,對癥下藥,補短板、提品質。
首次構建“特色博物館+城市書房+新型文化設施+活化利用文保單位”的特色文化設施體系。大格局謀劃,放眼齊魯挖掘文化內涵,規劃儒學博物館、中華醫學博物館等能展現齊魯文化的場館,以及泉水博物館、辛棄疾紀念館等展現濟南文化的場館。創新發展三種新型文化設施,打造新型文化設施集聚區,建設“文化+”新型文化綜合體。規劃“便捷性、復合性、特色化”的城市書房。鼓勵在保護基礎上,對文保單位進行活化利用,激發文化活力。
規劃創新“復合建設、盤活存量”的模式,有效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落地。在保證公益性前提下,鼓勵各級各類文化設施采用混合用地方式與商業復合建設,或與體育、養老等公益性設施合建,制定各級設施復合建設要求。挖潛盤活存量空間,鼓勵利用現有存量建筑,進行空間改造和結構加固,作為公共文化設施使用。
一直以來,市規劃院致力于濟南公共服務設施與民生保障規劃事業,將繼續發揮自然資源和規劃事業主力軍作用,為濟南市公服設施規劃和保障改善民生做出更多積極貢獻。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史尚靜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編輯 段麗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