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千年不到,“世界三大奇塔”之一在應縣!
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中國智慧”讓世界驚嘆。
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上班通勤”必經之橋,竟然也會堵車?
“海馬祥云”石雕壁畫再現北宋東京城的繁榮與恢弘。
“南海Ⅰ號”開箱!跨域800多年的“時光寶盒”,何以驚艷世界?
經歷了繁榮開放的隋唐盛世,動蕩更迭的五代十國,時間進入宋遼夏金時期,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割據政權長期并立、分庭抗禮的歷史階段,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館長來了》宋遼夏金時期--合異之美篇。
合異之美篇——館長們誰來了?
文明綿延,在茲尤盛。中原地區在中華文明形成發展中至為關鍵,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希望和社會各界共同從九州腹地,探尋華夏之源。
峻極神功,永鎮金城。千年木之奇跡,見證遼代輝煌。歡迎來應縣木塔看云薄萬栱,佛國奇珍。
古船鯨落,考古入海。“南海Ⅰ號”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從無到有,飛速發展的三十年。一起走進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打開南宋海貿盛景。
應縣木塔——海內浮圖第一工
說起應縣木塔的頭銜,一個就夠——“世界上現存最高最復雜的木構塔式建筑”,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無釘無鉚純木結構。很多游客在看到塔的一剎那被震撼到,“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間就頂著塔,其他的建筑仿佛匍匐在它的腳下”。
在建成后的900多年中,應縣木塔大約經歷了7次大地震、40余次地震、無數次閃電雷擊以及軍閥混戰時的炮彈重創,甚至有一發炮彈穿塔而過,卻依然挺立至今,匾額用敦厚溫潤的字體寫著“中立不倚、永鎮金城”。
應縣木塔又稱佛宮寺釋迦塔,關于木塔是誰建的?怎么建起來的?為什么而建?都不得而知。唯有一句“遼清寧二年,田和尚奉敕募建”,將這“海內浮圖第一工”的奇偉建筑謙遜地納入史書。
州橋遺址巨幅石雕祥瑞壁畫——《東京夢華錄》照進現實
州橋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間,是開封城市中軸線跨越隋唐大運河的地標性建筑,北宋《東京夢華錄》記載州橋勝景——“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鐫海馬水獸飛云之狀”,而州橋遺址發現的巨幅石雕祥瑞壁畫就鐫雕有海馬瑞獸、飛鶴、祥云等圖案,簡直不敢想,800多年前的文學作品照進現實了!
州橋南望朱雀門,北依宣德樓,中間是天街,東西南北四條御路,四通八達,是每一位士大夫進入或離開國家最高政治權力中心的必經之路。北宋名臣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都曾在這座橋上來來往往,連宋太祖趙匡胤都被堵在路上過!
開封北宋州橋遺址考古發掘最大成果就是發現了《東京夢華錄》記載的石壁,位于河道兩側。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北宋時期體量最大的石刻壁畫,從規模、題材、風格方面均代表了北宋時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規格和雕刻技術的最高水平,見證了北宋時期國家文化藝術的發展高度。
南海Ⅰ號沉船——沉睡南海八百年的“時光寶盒”
八百年前的南宋,一艘木船滿載著一船貨物從泉州港駛出,沿著我國東南沿海緩緩前行,往南亞、西亞等地區進行貿易活動,不幸的是,船行至廣東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里處沉沒,航行就此終結。直到800多年后的1987年,這艘船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并被命名為“南海Ⅰ號”。
圖注:“南海Ⅰ號”仿制船
“南海Ⅰ號”位于海面下20米深處,被2米多厚的淤泥覆蓋。令人驚奇的是,這艘沉沒海底800多年的古船船體保存相當完好,整艘船沒有翻、沒有側,而是端坐在海底。船身千年不腐的奧秘到底是什么?
開箱!海底盲盒開出“800多年前的南宋繁榮”
“南海Ⅰ號”像一個巨型“盲盒”,里面瓷器、金器、銀器、銅器、鐵器、標本、種子、絲綢應有盡有......目前出水文物超18萬件(套),是中國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年代較久遠、保存最完整、文物儲存最多的遠洋貨船,它濃縮了南宋生活、對外貿易的方方面面,是“海上絲綢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貴物證,被譽為“海上敦煌”。
宋朝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鼎盛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水平達到新的高度,形成中國經濟發展的又一高峰期。宋朝社會的支柱產業農業及手工業都為遼、夏、金所效法。宋朝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信息爆炸的時代,雕版印刷臻于完美,宋版書被歷代稱道,至今仍備受推崇。宋朝首創活字印刷,后播揚域外,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館長來了》第二季
山東衛視每周四21:30播出
山東文旅頻道每周五19:20播出
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