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4-06-20 09:18:06
原標題:蹲點調查 | 揭秘“圍獵”老年人的保健品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蹲點調查 | 揭秘“圍獵”老年人的保健品
來源:大眾日報
“大伯發來一個視頻,一群老年人唱歌跳舞又打牌,像是年會。”6月10日,在濟南工作的青島女孩周蕊告訴記者,“我要了定位,是位于濟南章丘的一個科技園,趕過去后,一名‘輔導員’阻攔我帶走大伯。”
5月底,周蕊接到大伯的電話,他高興地告訴周蕊,有人請他從青島到外地旅游,同游的200多位老人坐滿了4輛大巴,濟南是最后一站,東道主是某款保健品的廠商。行程末尾,大伯又加購了4萬余元的產品。周蕊注意到,產品包裝上明確標注著“固體飲料”字樣。但大伯執意認為這種保健品“包治百病,對糖尿病患者尤其管用”。
在杭州,剛入職“營養師”職位的申樹正在學習推銷5000元一箱的牛初乳制品給周邊社區的老年人。經理每天會抽一個半小時“敲打”業績,“經理總說我們心不夠狠,手太軟。”
“心軟”的申樹打算辭掉這份工作,而已經入局的銷售們,正在織起“圍獵”老年人的大網。
線上線下合力做局“釣大魚”
周蕊遭遇的“輔導員”,申樹入職的“營養師”,這些稱呼搭配著健康講座、健康直播及天花亂墜的術語,都是為了讓老年人深信不疑。
記者調查采訪發現,保健品機構有一套成熟流程,核心便是“放長線釣大魚”——開設線下門店,用雞蛋、大米等食品進行地推,吸引老年人進店領取,此時銷售便會趁機加微信、建群或開辦會員卡。
建立初步聯系后,銷售并不急于推銷,而是經常邀請老年人參加群體活動、健康講座等,逐步獲取老年人信任,建立愈發親密的聯系。
申樹說,在這一“放長線”環節,銷售有兩項主要任務:其一是摸清老年人具體狀況,以便后期“對癥下藥”進行推介;其二是與老年人建立高黏性關系,銷售會不時上門送米面油。
互聯網時代,兜售保健品的套路也延伸至虛擬空間,微信群、直播間、網絡講座成為新的駐點。河北女孩張易說:“家里老人每天一睜眼就盯著手機聽直播做任務,比上學還積極,飯都不按時吃。”
在進入“收網”階段后,銷售人員便開始以集體旅游、農家樂甚至入股等形式催購,并根據掌握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夸大產品效果。申樹透露,“三高”、糖尿病、關節炎等常見老年病癥是宣傳重點。
“有的老年人覺得人家送了那么多禮品,不消費不好。有的老年人容易輕信,一聽就覺得產品真挺好,再加上已買過的同伴鼓動,能扛住不買的是少數。”曾在福建短暫做過保健品銷售的邱明明說。
此外,更有效的催購手段是打“感情牌”。銷售會哭訴若業績不達標可能面臨失業,老年人通常會心軟。在團隊精心打磨的話術面前,老年人的防范意識往往“潰不成軍”。
健康焦慮與情緒價值
什么樣的老年人更容易成為“獵物”?
“戴金鐲子、金鏈子,脖子上有玉,會染頭發的老人家。”邱明明說,新人銷售一般會被傳授如何從外表辨別有經濟實力的老年人。有退休金、經濟狀況尚可、獨居的老年人,是最理想的“獵物”。
邱明明說,老年人大多有基礎疾病,健康焦慮遠非年輕人能想象,病急亂投醫也是常見心態。她對此前銷售過的保健產品的評價是“無功無過,不會出事”。對于有老年人主動宣傳產品效果如何好,她認為,“還是心理暗示作用更大”。
上海市民司阿姨今年72歲,她說,自己的老年朋友受教育程度并不低,但也都樂于參加健康講座,有免費的艾灸更不會錯過。這種用時間、金錢為健康“投資”的感覺,讓他們有了“安全感”。
健康之外,老年人的另一核心需求是情緒價值。隨著年齡增長,司阿姨逐漸發現,為了“享受”陪伴與關心,數萬元的保健品可能只是“贈品”,“銷售幫著擦桌子掃地,比有些子女還關懷備至。”提供長期、穩定的情緒價值,成為保健品機構能夠長存于一地的“秘訣”。
子女一旦介入,反而會觸發老年人的逆反心理。北京市民趙涵的母親除了購買保健品,甚至開始“入股”銷售保健品的公司。趙涵覺得甚為可笑,母親卻爭辯:“你學過什么藥品知識?你做成過什么事業?”作為長輩的父母,一旦被子女反向指責或教育,往往會應激式地維護自身正確性。
相近社區的老年人也容易形成小圈層,當團體熱衷于購買保健品時,不買的可能會被當作“異類”。邱明明表示,有時無需銷售多言,老年人就會像小孩般互相攀比,“買得不夠多會被瞧不起”。
但在銷售人員眼中,評判老人價值的標準,僅僅是其購買意愿與能力。在申樹的公司會議上,電子大屏分列著“獵物”們的詳細信息,經理在旁講解,“這些退休金5000元以下的,以后就不用再上門了……”
如何讓老年人遠離“圍獵”
“我爸說你千萬別去舉報,你大伯一旦知道自己受騙,對他的打擊是最致命的。”當周蕊想舉報保健品機構時,父親反而勸止了她——比起花冤枉錢,自己所推崇的東西“墜下神壇”,更難以接受。
“有個詞叫‘沉沒成本’,就買保健品來說,老人家節儉了一輩子,不能承認自己白扔這么多錢。”趙涵認為,母親如果要面對虛擲了前半生勤勤懇懇攢下的積蓄這一現實,恐怕是個重大打擊。
因此,如何勸住這些高度依賴保健品的老年人,無論對子女還是社會而言,都是一個棘手的難題。
司阿姨認為,子女主動給長輩購買有效、正規的保健品,能夠很大程度上緩解老年人的健康焦慮,也能讓老年人感到“被愛”,為其提供穩定的情緒支持。
“有‘藍帽子’標識的,就是國家批準的保健品。”一位面向企業端的保健品從業者告訴記者,教會老年人從源頭分辨保健品的真偽也非常重要,“多帶老年人去營養科和正規醫生聊一聊,幫他們建立科學的健康常識,有了這個認知基礎,就像有了抗體,不容易被侵襲。”
此外,業內亦在急切呼吁健康的行業生態,以期為老年人提供有效、可靠的保健產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國產保健食品注冊獲批總數達到913款,同比增長155%,獲批數量達近5年新高。2023年8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保健食品新功能及產品技術評價實施細則(試行)》,隨后發布《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非營養素補充劑(2023年版)》及多份配套文件,對市面涌現的新型保健品進行了詳細規定。(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張瑞雪)(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