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4-06-10 08:54:06
原標題:即墨:以新質生產力“點燃”向新引擎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即墨:以新質生產力“點燃”向新引擎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即墨區以重點項目建設驅動產業發展,推動傳統產業出“新”、新興產業求“新”——
以新質生產力“點燃”向新引擎
要著眼國家戰略需求,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超前布局,全面釋放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效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代表著生產力質的躍遷,已成為當下各地謀篇布局的高頻詞,對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意義深遠。在競逐新質生產力的賽道上,即墨區已“點燃”產業向新、向高、向上進階的新引擎。
今年以來,即墨區一批重點項目“火熱”開工。即墨綜合保稅區高端制造產業園項目,建成后將引進以通用航空研發制造、保稅維修等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加快打造通航產業新高地;一汽智能鍛造及精密制造項目,將引入世界最大、行業水平最高的熱模鍛壓產線,年生產40萬件曲軸、前軸以及新能源輕量化部件,服務青島打造全省先進制造業高地;青島云路萬噸級帶材生產項目,將建設全球首條全生命周期綠色節能材料產線,構建綠色循環、智能制造的數據化生產模式,實現廢舊鐵心回收與帶材制造一體生產……
梳理后不難發現,這些新項目科技含量高,或聚焦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或通過技術創新可補齊傳統產業鏈條上的關鍵一環,是新質生產力項目的代表。新質生產力明確了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升級構建競爭優勢的發展方向。即墨區工業基礎雄厚,目前正處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增量崛起”的關鍵時期,培育新質生產力,正是其永葆高質量發展的密鑰。
傳統產業出“新”
新質生產力的“新”在于創新,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可以促進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
在即墨的六大主導產業中,汽車和紡織服裝是傳統優勢產業的代表。目前,即墨已匯聚四大整車項目、400余家零部件企業,正向著傳統能源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雙千億級”目標邁進;集聚了3000多家服裝服飾企業,占青島市紡織服裝產業的70%以上。但是,即墨也存在汽車產業鏈不夠完善、新能源汽車產量不足及紡織服裝產業亟待轉型升級等問題。鑒于此,即墨區將傳統產業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
在位于青島汽車產業新城的一汽智能鍛造及精密制造項目現場,巨型塔吊“長臂揮舞”,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實施鋼結構安裝作業。“項目占地約300畝,將建設集研發、制造、精加工、銷售于一體的新基地。其中,一期將建設研發、設計、試驗中心以及10萬平方米車間。”建設單位現場負責人蔡宏偉說,目前項目一期已封頂,計劃6月底竣工,10月底試生產。
鍛造是基礎工業的關鍵一環,是支撐制造業提升的重要基座。項目將引進世界最大的熱模機械鍛壓機全自動線和全自動機械加工生產線,主要生產發動機曲軸鍛件和商用車前軸鍛件,加速推動即墨乃至全市汽車產業鏈條式、集群化、高質量發展。
200多臺設備轟鳴運轉,除了個別關鍵環節外,紡織設備前幾乎看不到紡織工人的身影。在這里,機器人取代人工,從原材料進場到產品入庫,全部由機器人或吊掛完成。這是記者在新啟用的即發智能紡紗工廠看到的一幕。
此前,受生產工藝影響,工人們需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作業,勞動強度大,長期以來面臨著招工難、提質難、成本控制難等問題。“引進全自動智能紡紗技術后,與傳統紡織業相比用工減少了75%。原來同樣規模需要400名工人,新工廠只需100人。”青島即發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副經理孫宗浩介紹。
作為青島市首個啟用的智能紡紗項目,工廠全流程采用智能化紡紗成套設備,生產中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主要生產高端、差別化、多功能纖維材料紗線,填補了青島市新型纖維紗線生產空白。
2024年,即墨區將持續發力汽車、紡織服裝、商貿物流、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加快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其中,汽車產業方面,推動一汽解放微卡項目盡快落地建設,輕型車沖壓車間建成投用;加快奇瑞KD車間、沖壓車間新建擴建,促進星途瑤光、風云T9產量爬坡;盡快啟動一汽大眾寶來新能源車型改造。紡織服裝產業方面,啟用即發創新研究中心,支持瑞華生態產業鏈平臺擴大運營規模,不斷提升針織、童裝、衛衣特色品牌知名度。
新興產業求“新”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特征是高效化、綠色化、低碳化和可持續化,這與新興產業的特點緊密相關。今年即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著力突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
位于青島藍谷的美谷生物項目現場,一棟棟辦公樓和在建廠房拔地而起,未來這里將成為海洋生物產業的新高地。項目總投資約56億元,占地約400畝,由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家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凌沛學領銜,依托山東大學國家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科研、技術和人才優勢,聚焦海洋生物美妝產品這一細分領域,建設集新品研發、智能制造和品牌孵化于一體的規模化生產制造項目。
當前,藍谷正處在產業發展“量的積累”和“質的提升”的醞釀期,加快提升藍谷產業發展質量已成為廣泛共識。依托科研優勢,青島藍谷狠抓產業起勢,布局了海洋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海洋新能源4個千畝產業園,美谷生物項目正是海洋生物千畝產業園的鏈主企業。目前,四大千畝產業園穩步推進,涉海重點項目加速集聚。
即墨區委書記韓世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即墨區將瞄準海洋產業鏈前沿領域、技術鏈主流方向和價值鏈高端環節,持續引進投資體量大、帶動能力強的海洋產業大項目和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強的專精特新項目。統籌推進總投資超過400億元的41個涉海重點項目,推動漢纜海洋工程產業鏈基地、青島藍谷膜天科技產業園等項目建成投產,加快千里新材高性能氮化硅制品總部基地、15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鰲山灣海洋文旅等項目建設,持續壯大提升海洋產業規模。
走進位于青島藍谷高新區的青島即墨機場,一條800米的跑道和3條垂直聯絡道映入眼簾,機庫、消防站、空管、安檢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目前,機場建設已辦理使用許可證,爭取盡快實現常態化飛行。”青島藍谷高新區通航工作專班負責人表示。
機場不遠處,即墨綜合保稅區高端制造產業園里,挖掘機、裝載機、運輸車等機械設備以及百余名工人在不同區域忙碌作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記者了解到,目前,包括穗禾集成房屋智造項目在內的總投資21.8億元的7個省、市、區重點項目同時在建。
青島藍谷高新區將2024年確定為產業發展的“決戰決勝年”,依托綜合保稅區和通用機場兩大核心優勢,加快通航產業集聚。目前,賽峰直升機發動機青島培訓中心已啟用,志剛航空俱樂部項目已簽約注冊,另有高翔通航企業總部、航天十一院臨近空間無人機、玖零優航等20多個項目在談。
科技企業創“新”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即墨區通過人才引進、孵化平臺建設、政策激勵等舉措,不斷提升科技型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同時注重科技成果轉化,為激發新質生產力夯實技術底座。
引進中國科學院成會明院士,在即墨創辦青島瓷興新材料有限公司,開發的氮化硅新材料項目實現了國產替代,產品出口到日本、德國;引進中國工程院丁文江院士,在即墨創辦青島宇遠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為鋁鎂合金輕量化領域領軍企業,今年以來連續成為寧德時代、比亞迪供應商。
深入對接服務四川大學青島研究院、西北工業大學青島研究院、武漢理工大學青島研究院等大學研究院,累計孵化科技型企業100多家,就地轉移轉化成果超過200項。
幫助青島云路先進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爭取市創新創業共同體項目支持,聯合16家單位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和共性關鍵技術創新研究,突破產業共性關鍵技術15項、“卡脖子”技術2項,開發新產品、新裝置15個,申請發明專利37件,轉化科技成果17項,進一步鞏固企業在全球非晶合金市場占有率第一的領先地位。
紡織服裝產業染色環節的高耗水,是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痛點,省、市、區累計給予即發集團1650萬元資金支持,幫助企業實現超臨界CO_2染色技術(無水染色)產業化,整個過程不需要一滴水,而且時間從傳統水染的8至12小時縮短到3至4小時。
今年,即墨區將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依托創新奇智、鵬博士電信傳媒等龍頭企業,培育引進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企業,拓寬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落實“工賦青島智造強市”專項行動,支持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平臺型企業賦能傳統產業,新培育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10個以上,“兩化融合”貫標認證企業達到100家,打造更多數實融合樣板企業。
同時,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日辰食品、即東等30家企業創建市級工業設計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新增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家,新培育瞪羚、專精特新及“小巨人”企業80家,新發展高新技術企業200家以上。
“我們將加力開展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八大提升行動,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為主攻方向,引導企業加快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鼓勵企業研發前沿技術、拓展產品應用場景,隆起全省汽車產業發展高地,推動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力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穩固工業基本盤,培育新質生產力,著力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即墨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單存浩表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