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4-02-13 22:56:02
原標題:尋魯味 過大年丨龍形花餑餑,創意傳承更接地氣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尋魯味 過大年丨龍形花餑餑,創意傳承更接地氣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撒偉 北京報道
花餑餑是一項有著300多年歷史的傳統手工技藝,也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月8日(臘月二十九),由魯采主辦的“龍行勃勃——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年特展”于北京三元橋店順利開幕,本次特展,以“龍生九子”為主題,共展出十件花饃作品,展出至2月12日(正月初三)。
據山東省政府駐京辦負責人介紹,花餑餑是魯菜和山東飲食文化的代表。作為八大菜系之首的魯菜也代表著黃河流域烹飪文化。這一次特展,在推動上游農副產品發展的同時,也向全國推介魯菜及山東飲食文化。
花餑餑是山東膠東地區等地常用的面點,也叫“花饃”“面塑”或者“捏面花”,它是咱們民族特有的一種用面粉捏成的,具有鮮明民俗特色的民間工藝品。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花餑餑,寓意生活“蒸蒸日上”。其以面粉為原料,自然植物色彩著色,采用純天然果蔬(南瓜、蝶豆花、紅曲米、紫薯、菠菜)鮮榨汁和面而成,所以花餑餑不僅好看而且營養豐富。捏制成型,獨具巧心。花餑餑廣泛運用于新年、婚嫁、祝壽、百歲、七巧、上梁、祭海等膠東習俗中,在民俗活動中具有特殊地位,寓意吉祥,承載著平安健康、吉祥如意、富貴長壽、五谷豐登、幸福美滿等美好祝福和心愿。
近年來,潮元素與傳統老手藝相結合,給花餑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花餑餑不斷“走”出膠東,線上線下頻頻出圈,海內海外大量圈粉。
指尖上的藝術,“蒸”服我們的眼。“指尖流轉一花開,巧手揉捏百鳥來。龍鳳人間何處見,而今相伴落面臺。”盛放的牡丹、“游動”的錦鯉、霸氣的盤龍,每一片花瓣、每一個鱗片都細致入微。最近還有一個很火的視頻,打開招財龍的肚子,里面竟藏著好多小元寶、小福袋。難怪網友們說,花餑餑妙就妙在,讓最樸素的食材以最驚艷的方式亮相。
舌尖上的美味,“蒸”服我們的胃。“花餑餑是不是只能看,不能吃?”不少外地網友發出這類疑問。在追求養生的當下,花餑餑的顏料取自天然食物,比如綠色來自菠菜、黃色來自南瓜、紅色來自紅曲米等。花餑餑的面皮通常加了雞蛋、牛奶、食用油,有些花餑餑的肚子里也有“貨”,如紅豆沙、小黃米等。所以,花餑餑是真正的健康營養、色香味俱全。
講不完的故事,“蒸”服我們的心。每一個花餑餑都有自己的寓意。比如,過年把“圣蟲”放在米缸面缸里,寓意五谷豐登、糧食有剩余;把“葫蘆”放在窗臺上,寓意福祿雙全、財源滾滾。正月十五蒸面燈,用魚面燈照照水缸,象征著一年四季都有水喝;用雞面燈照照居室,象征著家里不招蟲蠅;人們還會制作自己屬相的豆面燈,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看誰的燈燃燒時間最長,這象征著誰能成為老壽星……花餑餑是可以吃的故事。這些講不完的故事,讓花餑餑吃起來甜在嘴里、回味在心上。
“花餑餑是食物,是藝術品,也凝聚著中國人的情感,2024更是甲辰龍年,這一幻想生物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龍之九子,子子不同,一如大美不言,美美與共。本次龍年特展打造獨一無二的龍型餑餑,亦為春節帶來不一樣的年味與祝福。”門店負責人稱,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花餑餑,到山東學習制作花餑餑,推動花餑餑這一傳統技藝更加現代化、生活化。
每一款花餑餑產品均是匠心設計,產品豐富,造型變幻無窮,寓意深遠。非遺生生不息的秘訣,在于保持“年輕態”。如今,在山東,不少“95后”“00后”成為花餑餑習俗傳承人。他們不僅傳承了手藝和匠心,還善于與時俱進,不斷推出“新品”“潮品”,通過線上直播、線下體驗等營銷手段,讓花餑餑被更多人所知曉和喜愛。傳承者們通過不斷創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新元素,將花餑餑的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融為一體,讓古老的非遺在現代社會中煥發了新的生機。
目前,由山東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精心策劃的“尋魯味 過大年”系列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活動將延續到2月24日。據悉,下一步,山東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還將以打造“魯食薈”魯菜魯品進京公共品牌為抓手,充分發揮線上線下平臺的作用,持續推動魯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審簽:王 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