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3-10-26 17:54:10
原標題:蔚藍計劃·“海”好有你|“老海洋人”趙明波:鹽堿灘上“種畫” 生態海里“賣碳”
來源:膠東在線
原標題:蔚藍計劃·“海”好有你|“老海洋人”趙明波:鹽堿灘上“種畫” 生態海里“賣碳”
來源:膠東在線
走進威海市南海新區海岸帶,火焰般跳動的堿蓬、翠浪樣翻涌的檉柳,繪成一幅壯觀的生態美景。“種”下這幅美景的人是威海市藍色經濟研究院(市海洋生態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海洋碳匯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太平洋學會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分會會長趙明波,一個在崗三十多年的“老海洋人”。
趙明波的“種”畫之旅始于2013年冬天,他應邀來到南海新區考察,從此就被這片鹽堿荒灘留住了腳步。9年來,無畏嚴寒酷暑、戴月披星、櫛風沐雨,他的腳印踏遍了沿海的鹽堿地,只為把這片無人問津的廢棄養殖灘涂和曬鹽場變成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協同發展、人海鳥和諧共生的碧海藍灣。
為了實現這個生態夢,他常年“在線”,不在去野外考察試驗的路上,就在學習研討的會議中,到年關最后一天才會休個假。因為沒有相關的科研立項,爭取不到資金支持,趙明波和團隊成員在資金的使用上是省了又省,能自己干的事情絕不花錢找人干。幾年下來,團隊里的多數成員都鍛煉成了“拖拉機手”甚至是“拓荒者”。
蒼天不負苦心人,在他的努力下,香水河海岸帶生態修復示范基地、藍碳鹽生植物實驗基地、東浪暖藍碳小鎮濱海生態種質繁育與開發利用基地、鹽生植物種質資源(文登澤庫)繁育與開發利用基地、海陽核電溫排水區實驗基地、海藻提取生物全生命周期營養液促進鹽生植物種質繁育科學工程實踐基地等總面積4500畝左右的基地接踵建成,不僅能實時監測到鹽堿地環境溫濕度、土壤PH值、電導率、土壤熱通量及土壤呼吸通量等一手數據,還圍繞鹽生植物種質資源繁育與開發開展研究,選育了近20種耐鹽堿高效固碳品種,修復岸堤、濕地約26萬平方米。
讓荒灘變綠水青山,再成“金山銀山”,趙明波在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上下足了功夫。“這片鹽堿地上我們發現一棵又一棵高耐鹽的鹽生植物,然后通過專業,變成一個能夠擴增的、能夠社會推廣的產業,長遠來看能改善我們的氣候,當前來看這些野草所結的果實、種子、葉子,能變成產品,帶來經濟效益。真的是‘金山銀山’在眼前,就像種高粱、種谷子一樣,我們就是在做這么一件事。”趙明波說道。
有了生態打底,趙明波又瞄準了“藍碳”,挖掘地球上最大的“碳庫”海洋。
早在2014年,他就在市發改、海洋、科技等市直部門支持下,成立了威海市藍色經濟研究院,專業從事藍碳研發和成果轉化,開啟了威海的藍色“碳”索之路。
2017年建成山東省海洋碳資產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這是第一個省級藍碳資產研究平臺;2018年牽頭開展威海南海新區翅堿蓬生態濕地碳匯功能評估項目,初步構建海洋碳匯數據庫;2019年開始開發全國首個海帶養殖碳匯方法學,并依據該方法學完成首個海帶栽培碳匯評估項目;2020年先后成立了中國太平洋學會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研究分會、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海洋碳匯分會,有了國字號學術交流平臺;2021年4月,獲批了首個海洋負排放主題院士工作站——焦念志院士工作站,與全國海洋碳匯聯盟、中國未來海洋聯合會、山東大學等成立了海洋負排放研究中心和海洋負排放科技示范基地,開始實施一批國家和省重點專項,為海洋負排放研發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讓威海的藍碳研究走在了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前列。
創新,沒有前路可循。海洋碳匯研究是一個系統科學工程,涉及多個學科交叉,所有科研成果需要長期觀測與實驗室實驗、采集數據,需要建設一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承擔國家級重大課題和專項任務。“我們所做的每一次嘗試,都是在走海洋生態價值的自我創新之路。”這是東浪暖藍碳小鎮濱海生態種質繁育與開發利用基地內的一句標語,也是趙明波對團隊每一個成員所說的話,也是團隊的行動指南。
2019年他就倡導發起謀劃威海國際海洋科技城建設,特別是在南部海洋新經濟先導區,規劃建設了威海海洋生態經濟暨藍碳產業示范區,打造生態智慧、生態種業、生態智造業和藍碳經濟總部四個板塊。并在當年與東樾綠金(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有限公司合作,進行了全國第一筆漁業碳匯交易的示范路演,在藍碳交易方面率先破題。
在鹽堿灘上拓荒的趙明波,不僅種出如畫美景,還跑出藍碳新路。他以恒創恒新的精神,帶領團隊繼續奮斗在保護海洋生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賽道上。
(膠東在線記者 王向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