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7日訊 金秋時節,廣袤沃野一派豐收景象。10月7日上午,位于平度市蓼蘭鎮的市級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種植基地內,馬達轟鳴,穗莖兼收玉米收獲機來回穿梭,割倒、摘穗、裝倉等多項作業壓茬推進,全省玉米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青島賽區比賽暨全市“三秋”機械化生產現場會激情上演。10名經過各區市選拔的農機操作能手,展開激烈角逐,最終來自平度的紀康康獲得比武大賽第一名。據介紹,本次比武前五名將獲評“山東省糧食機收減損之星”,并頒發獎章和證書,其他選手獲評“山東省糧食機收減損優秀選手”。
機收減損助力秋糧豐收? 以賽提技?以賽促訓
機收減損,基礎在農機,關鍵在“人”。本次大比武活動,旨在以賽促訓、以賽提技,強化糧食作物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普及應用,推進玉米機收提質減損,確保秋糧顆粒歸倉、豐產豐收。
大比武現場以3畝為一個單元,10臺聯合收獲機分10個作業區一字排開。比賽現場,隨著一聲令下,10名農機手駕駛著大型玉米收獲機一躍而出,田間響起隆隆轟鳴聲,一排排的玉米被一掃而光,黃澄澄的玉米盡數收入倉中,僅僅10多分鐘,30畝玉米全部收獲完畢。收獲完成后,考核人員按照《山東省糧食(玉米)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測評方法》,對撿拾玉米粒進行稱重,從作業時間、作業損失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10位選手發揮出色,1號機手紀康康最終獲得大比武第一名。紀康康談起損失率低的技巧胸有成竹,“要想損失率低有三個關鍵點,機器性能要高,機手技術要好,玉米要適時收獲。”
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比賽,更是展示農機層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措施的重要平臺,引領農機手在農業生產中規范操作、精細高效作業,充分發揮農機主力軍作用,對確保糧食豐產豐收、顆粒歸倉具有重要意義。這次大比武,機手的玉米機收平均損失率1.47%,比國家損失率標準低1.5個百分點以上。以青島市去年玉米總產量169.77萬噸計算,每降低1個百分點,相當于少損失玉米1.6萬噸以上。
現代農機助推農業現代化?科技賦能 裝備支撐
與此同時,全市“三秋”機械化生產現場會同步舉辦,來自山東、河北等省市的10余家農機生產、經銷企業的30余臺(套)農機設備進行了田間演示。玉米棒大粒鼓、長勢喜人,伴隨著機械馬達的轟鳴聲,穗莖兼收玉米收獲機、自走式青貯飼料收獲機、玉米大豆清茬施肥播種機、小麥旋耕播種機、農業植保無人機等現代化農業機械依次上陣,順利完成割倒、摘穗、裝倉、秸稈還田、寬幅精播、播后鎮壓、防治田間雜草等多項作業,推動了農機、農藝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青島市農機裝備水平不斷提高,一大批高端化、智能化、大型化現代農機裝備應用于農業生產,全市高端大型復式農機裝備達到37000臺,其中裝備“北斗”導航的拖拉機達到2000臺,植保無人機達到1800架。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760.2萬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1.02%,高出全國18個百分點。
扛穩扛牢糧食安全重任
今年,青島市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質增效。持續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建設首批7個“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30多個糧油作物單產提升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展示基地,20個單產提升“千畝方”和7個“萬畝片”,推進示范區域的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加快關鍵技術落地應用,不斷挖掘糧食豐產潛力,打造青島“綠色增糧”高產新樣板,糧食作物機收機播率接近100%。
眼下天氣晴好,青島“三秋”生產正在穩步推進。據農情調度,截至10月7日,組織上陣玉米收獲機、小麥播種機等各類機械9.5萬多臺(套),全市玉米應收面積355.4萬畝(不含春玉米),已收151.6萬畝,收獲進度42.6%。小麥應播面積348.7萬畝,已播16.7萬畝,播種進度4.8%。
閃電新聞記者 辛鵬 通訊員 張杰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