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3-08-18 08:32:08
原標題:青島將建個人碳賬戶,減碳行為可享收益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青島將建個人碳賬戶,減碳行為可享收益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本報8月17日訊 “積極探索開展碳普惠制建設工作,在濟南、青島、煙臺、濰坊和威海等市率先啟動試點,探索開發創新具有地方特色的碳普惠模式?!北粚懭搿渡綎|省“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青島的“碳普惠”何時、怎樣落地?近日,市生態環境局和市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的《青島市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里有了答案:到2025年,青島將建立完善碳普惠管理制度,開展市場化管理運營和服務,開發類型豐富的碳普惠方法學、減排項目和低碳場景,形成一批具有青島特色的試點示范,并探索建立獨具特色的個人碳賬戶,通過碳普惠機制實現綠色低碳行為的價值轉化,讓公眾能夠真正從減排行動中獲益。
青島作為全國第二批低碳試點城市、首個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致力于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并積極探索建立碳普惠機制和模式。今年我市印發的《青島市碳達峰工作方案》,將“實施綠色低碳全民工程”列為全市碳達峰“十大工程”之一,建設碳普惠體系正是實施綠色低碳全民工程的有力抓手。
《方案》明確了碳普惠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即建立碳普惠管理、運營、服務、技術支撐機制,開發規范的碳普惠方法學,有序開展減排項目和低碳場景建設,探索商業激勵、公益激勵、大型活動碳中和等價值轉化機制,結合各類創新任務開展特色試點示范,形成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青島碳普惠品牌。
“碳普惠”落地的關鍵是實用。青島將按照“先易后難”原則有序開發減排項目和低碳場景,引導企業低碳生產經營,鼓勵開發屋頂光伏、清潔取暖、固廢綜合利用、小型碳匯等項目,以減排量價值轉化助推企業減污降碳。同時引導社會公眾參與公共交通出行、新能源汽車使用、節氣節電、生活垃圾分類等降碳行動,逐步形成覆蓋“衣、食、住、行、用”等各個方面的低碳場景,以多元化激勵措施引導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個人碳減排場景是青島市碳普惠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斗桨浮分忻鞔_提出依托數字人民幣試點,探索面向企業和個人開設碳賬戶,通過碳賬戶實現碳資產管理、交易等功能,還能夠為將來探索個人環境信用與融資優惠掛鉤提供基礎。
早在2021年6月,青島就推出全國首個以數字人民幣結算的碳普惠平臺——“青碳行”。平臺負責人孫寶娣介紹:“通過平臺可以記錄市民選擇地鐵、公交等低碳方式出行的里程、頻次,核算碳減排量。在價值轉化環節,引入數字人民幣作為計價和支付手段,將碳減排量兌換到用戶數字人民幣錢包中,實現了公眾綠色低碳出行可量、可視和可得。”
居民的低碳行為可以被量化變成個人碳賬戶中的“碳權益”,被賦予一定價值后可以兌換實實在在的商品和服務?!斗桨浮诽岢?,吸納商家與碳普惠應用程序對接,探索打通商業積分向碳積分轉化的通道,建設碳普惠商城,提供用于碳積分兌換的數字人民幣紅包、手機話費、實物商品、景區門票、服務消費券等類型豐富的商品和服務。把握碳普惠公益屬性,策劃開展植樹造林、景區巡護、綠道騎行等一系列參與度高、趣味性強的主題活動,根據踐行綠色低碳行為、參與公益活動的成就,為先進典型提供成就勛章、榮譽證書以及適當的物質獎勵。
在“碳權益”轉化中,青島已經開始不少嘗試。今年4月,作為全國首個“負碳海島”,靈山島正式啟動了碳普惠機制,搭建碳普惠信息平臺、開發碳普惠平臺小程序、建立碳積分兌換制度、設計“乘船上島”“公交出行”“節約糧食”等24種低碳積分應用場景,吸引近300名居民、600名游客參與到節能減碳行動中,兌換免費商品500余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