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3-07-12 16:13:07
原標題:山東高速公路養護創新經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山東高速公路養護創新經
來源:濟南日報
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山東高速公路養護產業通過持續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新發展格局下,如何通過科技創新,全力提升高速公路養護產業鏈的韌性與競爭力,是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作為山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排頭兵,山東高速在養護高速公路方面加大技術創新和材料創新力度,在打造“山東的路”這一金字招牌的同時,通過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逐步向工程設備、交通裝備制造、路用材料研發等產業鏈上游高附加值環節延伸,通過“延鏈”激發新動能,塑造產業體系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
突破關鍵技術實現“智慧養護”
在威青高速威海段集中養護工程施工過程中,幾輛壓路機駛入高速公路,來回行駛攤鋪瀝青。與以往的養護工作不同的是,這一次,操作手從設備駕駛室中“消失”了,采用的是無人攤鋪技術。據悉,無人化智能施工基于感知、路徑規劃與決策、后臺檢測等五大模塊,綜合利用高精度北斗定位技術、慣性導航技術、障礙物識別技術,在路面養護施工的安全、效率、質量和效益方面均有顯著提升。
將加熱機、銑刨機、補熱機、復拌機四種設備與攤鋪機、壓路機結合,組成的智能養護機組依次排列,“整裝”前進,所過之處“吃”進舊路,“吐”出新路,舊貌換新顏。7月1日,沈海高速煙臺段的路面養護施工現場,山東高速自主研發的3.0版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機組正加緊施工:將舊的路面加熱耙松,然后添加適量再生劑、瀝青及新鮮的瀝青混合料,經過拌和、攤鋪、壓實的成套技術,一條嶄新的路面不到兩三個小時就出現在人們眼前,讓人直呼神奇。
高速路面彩色鋪裝、立面標記雨夜反光、橋梁護欄砼防腐……在東呂高速養護工程中,作為山東高速首條養護科技示范路,采用了多種新材料、新技術,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路面、橋梁的使用壽命,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出行體驗。
早在2018年6月28日,建設者在濟菏高速公路上做了一次重要的創新嘗試:使用就地熱再生技術,一次性實現舊瀝青混凝土路面循環再生利用,只需添加少量新料,就能完成高速公路的修復養護,不用再銑刨路面。這是濟南市首次在高速公路養護工作上使用這項新技術。
如今,經過多年的技術創新,山東高速公路使用就地熱再生技術已經駕輕就熟,設備更加先進,施工效率更趨完美。近日,記者走進位于濟南的高速公路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機組研發基地,現場探訪山東高速最新型的瀝青路面智能養護設備。
瀝青路面最常用的養護方式是銑刨重鋪,與傳統的養護方式相比,就地熱再生技術不用銑刨路面,不產生建筑垃圾,只需對路面進行現場加熱、耙松、添加外加材料、拌和、攤鋪、碾軋等工序,一次性實現舊瀝青混凝土路面百分百原價值就地循環再生利用,具有經濟、環保、優質、高效等特點。經權威部門測算,應用就地熱再生養護工藝,碳排放量不到傳統工藝的10%,且能做到零污染,不給空氣添“霾”,完全符合交通運輸部關于全面深入推進綠色交通發展的意見中的“推廣應用節能環保先進技術”“促進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等要求。使用就地熱再生技術,體現了建設者超前的低碳環保意識。山東高速公路養護團隊的研發人員多年來潛心研發,以不斷提升效率、不斷促進節能減排為目標,自主研發實現了智能養護設備的連續升級。目前,智能施工機組可實現舊路面100%循環再生利用,整套機組可實現遠程操控,作業效率、自動化水平等多方面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穩居行業前列。
同時,研發人員還在就地熱再生技術的基礎上,根據路面實際情況,研發出其他新技術。“比如,路面出現破損可能是上面層需要翻新,也可能是中面層或者水穩層需要‘治療’。有的當場就能解決,有的則需要回爐重造。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前方建設者和后方研發人員加強溝通,屢次創新,以就地熱再生技術為基礎,先后建立起以就地熱再生、廠拌熱再生、廠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設備為代表產品的再生體系,通過現場實地‘診斷’,給用戶提供全套解決方案。”現場相關技術負責人告訴記者,施工現場情況千變萬化,這也讓技術研發人員的創新沒有止境。
據了解,山東高速還自主研發了綠色養護基地智慧管控平臺,對傳統養護基地進行了信息化改造,實現了養護基地的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升級。作為“智慧養護”的重要后場,智慧管控平臺通過遠程實時監控、質量可視化分析、信息共享等方式,有效解決了“養護基地點多面廣、質量效益管控難”的問題,提升了養護工程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水平。智慧管控平臺的研發與使用,為交警、業主單位、施工單位的有效聯動提供了平臺支持,將提升施工效率,減少施工干擾和環境污染,為公眾提供更安全、更舒適的出行服務。
未來,該平臺將與無人化智能施工深度融合,力爭實現“基地布局一張圖、智能管控一平臺、數據匯聚一中心、科學決策一體化、施工一站式”,在全國范圍開創高速公路智慧養護的先河。
截至目前,建設者已經累計完成再生高速公路路面2000余萬平方米,節約瀝青10.8萬噸,減少碳排放11.4萬噸,實現營收十多億元。
升級關鍵材料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如今,很多駕駛員駕車行駛在山東的高速公路上,往往感覺不到顛簸,車胎的噪音也小。除了路修得好之外,瀝青品質好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建設者通過添加多種材料,對瀝青改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日,在淄博桓臺,山東高速建材集團所屬山東高速華瑞道路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的4條瀝青生產線正在不間斷運轉。企業負責人盧新春告訴記者,瀝青作為原油蒸餾后的殘渣,通過物理或化學改性后,成為道路路面施工的優質原材料。目前,山東高速已實現瀝青從倉儲加工、營銷物流到技術服務的全產業鏈覆蓋,建有改性瀝青生產線15條,擁有專業瀝青運輸車隊,日運輸能力可達8000噸,同時擁有2家上期所石油瀝青交割社會庫,省內市場占有率超過80%,年銷售瀝青近400萬噸,占國內市場份額的15%。
據了解,山東高速聚焦交通基礎設施升級需求,錨定技術創新重點方向,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開發高品質、高性能、綠色環保的路用新材料,大力推進產業鏈各重點環節做強做優,打造交通等基礎設施新材料研發和產業化高地。其中,Mac改性瀝青創新采用了化學改性法,產品具有粘度大、軟化點高、感溫性小、抗老化能力強等其他瀝青無法比擬的優勢,目前山東已實際使用近百萬噸。其中高速公路SMA路面長度約1500公里,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柔性基層長度約2000公里。
“2019年12月,我們公司生產的MAC冷拌瀝青首次應用于德州齊河首條四好公路示范路鋪筑。當時施工環境氣溫0℃,并伴有5-6級大風,鋪筑后路面平整度高,強度較好。次年夏天對實驗路段進行了驗收,沒有出現坑槽、開裂等情況,路用效果非常顯著。”生產加工現場負責人耿保壘說,以Mac改性瀝青作為主要成分研發的冷拌瀝青,保留了改性瀝青粘度大、耐久性強的性能特點,同時滿足了常溫下施工特別是冬季施工對瀝青流動性和混合料工作性的要求,應用市場范圍更加廣泛。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時有車輛運輸瀝青原材料進入廠區,通過生產線改性后,再運輸返回。這是“共享加工廠”發展新模式帶來的新局面。“除了售賣成品改性瀝青外,我們也向上千家客戶發出‘邀請函’,可以自己購買瀝青運到廠區,利用我們的改性技術進行加工。”盧新春表示,他們在“扎根省內,面向全國,走向海外”的市場發展格局下,立足自身資源稟賦,重點加強外部市場開拓。截至目前,業務范圍已覆蓋全國23個省份。
瀝青也可以廣泛用于防水材料市場,這也是一個業務拓展的空間。目前,他們的防水業務已覆蓋安徽、四川、陜西等多個省份,銷售數量超過9萬噸。
強化精細管控積蓄產業發展動能
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對公眾出行來說,路面平整度、駕乘舒適度是最直觀的感受。但在高速公路養護人眼中,這些感受則轉化為PQI(路面使用性能指數)等數值。在山東高速養護管理的制度辦法中,對這些數值標準有著明確的規定。
2021年,山東高速在同行業中率先編制印發了《“十四五”養護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期間養護指導思想、工作思路及具體舉措。圍繞養護高質量轉型發展這一中心工作,開展“質量萬里行、示范路創建、心路文化創建、降本增效”四個專項行動,完善“養護隊伍、治理能力、規范化標準化、智慧養護、養護產業”五個建設,著力推進設施數字化、養護專業化、治理現代化、運行高效化和服務優質化,為養護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有了戰略性的謀篇布局,高速公路養護高質量轉型發展還需要戰術上的精準謀劃。山東高速從小切口著手,在小修保養、橋梁隧道養護、機電養護、專項工程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規章制度,進一步界定職責、規范程序、完善流程,實現了養護管理全覆蓋,提升了養護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水平。中央分隔帶防眩苗木頂部高度不低于1.8米,行車視野范圍內的草坪高度控制在20厘米以下……像這樣精細化的標準,在養護管理工作中處處可見。完善的養護制度體系,為山東高速公路養護高質量轉型發展蓄勢賦能,道路技術狀況和服務品質穩居全國第一梯隊。(文/圖本報記者戴升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