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3-07-03 19:43:07
原標題:山東省黃三角農高區科技創新局:打造鹽堿地綜合利用“科技引擎”
來源:中國山東網
原標題:山東省黃三角農高區科技創新局:打造鹽堿地綜合利用“科技引擎”
來源: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7月3日訊(記者 王浩然)誓叫鹽堿地變成豐產田,是他們炙熱的初心;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貢獻,是他們奮斗的目標。
山東省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科技創新局以創建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創中心)為抓手,圍繞鹽堿地綜合利用和種業創新兩個重點,打造創新資源集聚、組織運行開放、發展結構多元的“集團式”鹽堿地農業技術創新平臺,走出了一條科技創新驅動鹽堿地綜合利用的新路子。
科技支撐鹽堿地綜合利用
2022年12月30日,科技部正式批復建設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成為全國農業領域第5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依托國創中心,科技創新局持續加快探索創新,聯合高校科研單位、科研團隊和平臺,積極開展科研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應用,打造鹽堿地綜合利用“科技引擎”,致力于突破解決鹽堿地綜合利用這一難題。科技創新局通過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鹽堿地現代農業綜合解決方案及關鍵技術集成示范等重大項目,集成應用先進技術,構建了以“管道節水控鹽、生物農藝措施改良培肥、農業病蟲害綠色防控、增加植被覆蓋涵養生態、精準智慧農業”為核心的鹽堿地改良利用技術體系,示范應用100余萬畝,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產能提升,畝均增產20%以上。
攥緊“種子芯片”保護糧食安全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為解決鹽堿地適生植物育種難、育種周期長、制種產量低等瓶頸問題,黃三角農高區科技創新局聚焦耐鹽堿植物品種選育及核心技術攻關,轉變育種觀念,由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解決種子適應土地、土地適應種子、推動互相融合的問題。
黃三角農高區科技創新局通過實施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黃河三角洲耐鹽堿作物提質增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中科院生態草牧業戰略先導專項等重大項目,推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構建了資源搜集利用、育種平臺和技術創新、新品種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發展鏈條。推動建設了鹽堿地特色生物種質資源庫1100平方米、種質資源圃1779畝,收集保護種質資源2.1萬份,率先構建了“實驗室分子設計育種—人工模擬環境育種加速—田間(溫室)耐鹽梯度測試鑒定”三級育種體系,推動傳統育種技術全面升級換代,選育了45個中高度耐鹽的糧油、牧草、中草藥等新品種(系),建設了耐鹽小麥、耐鹽大豆、耐鹽節水水稻、耐鹽苜蓿、耐鹽甜高粱5個萬畝級良種繁育及示范推廣基地,在省內外示范推廣500余萬畝,畝增效益15%-20%。
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鹽堿地產業發展
產業是科技創新的支撐,也是科技創新的方向。為了答出產學研“高分卷”,黃三角農高區科技創新局堅持平臺、項目、人才、基地一體化推進,打造鹽堿地綜合利用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建成了耐鹽堿植物生物育種、育種加速器、標準化鑒定、鹽生植物種質資源庫、鹽堿地定位觀測實驗站、鹽堿耕地生物資源與評價利用等15個創新平臺,匯聚中科院、中國農科院等48家高校院所、98支科研團隊、674名科研人員,實施了“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生態草牧業戰略先導專項、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等重點項目16項,建設了耐鹽功能糧食、油料、草牧業、土壤培肥改良、無人化作業等8個不同類型的千畝或萬畝級鹽堿地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推廣應用耐鹽堿植物新品種(系)和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體系,累計輻射面積1600多萬畝。
未來,黃三角農高區科技創新局將聚力在黃三角農高區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總部,在吉林、新疆、河北設立東北、西北和華北3個分中心以及16個試驗站,形成“1+3+16”國家鹽堿地協同創新體系。瞄準鹽堿地生物育種、產能提升和生態化利用3個領域,加快集聚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資源,聚力攻克核心關鍵技術,產出高水平標志性科研成果,力爭用3年時間,建成國家耐鹽堿作物育種創新中心,培育耐鹽堿作物突破性新品種(系)80個,推廣耐鹽堿品種和新技術面積達到3000萬畝;構建鹽堿地生態化利用技術體系和標準,帶動全國1300萬畝鹽堿耕地質量普遍提升1-2個等級以上;構建生物育種-綠色投入品-標準化智慧化種養-農產品高值化利用的全產業鏈條,培育發展鹽堿地農業產業集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