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3-02-03 10:37:02
原標題:濕地,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來源:東營網東營日報
原標題:濕地,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來源:東營網東營日報
(原標題)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濕地,讓城市生活更美好!東營扎實推進濕地城市建設工作綜述
東營日報社/愛東營訊 九曲黃河從巴顏喀拉山脈一路向東,奔騰涌進渤海,造就了黃河三角洲這片年輕富饒的土地——東營。長河大海的雙重恩惠,獨具特色的地理氣候,孕育了東營獨特的城市特色——濕地。
我市在城市建設中將濕地景觀與城市空間有機結合,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人居環境質量。 記者 周廣學 報道
獨得大自然垂青,我市擁有世界上暖溫帶最廣闊、最完善、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據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東營市濕地總面積687.23萬畝,約占山東省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實建在濕地之上的城市。2018年10月,在迪拜舉行的國際《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全體會議上,東營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
多年來,我市依托臨海靠河、濕地資源豐富、中心城區濕地占比較高的地標生態特色,著力做好生態、綠色、環保大文章,持續擦亮國際濕地城市金字招牌,讓良好的生態環境融入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并重的原則,立足長遠,胸懷全局,奮筆勾勒濕地城市的優美形態。
順其自然,城市與濕地和諧共生
一座城,有了水就有了靈氣。
驅車沿著東三路飛奔,一路風景讓人陶醉,耳邊伴隨著聲聲脆鳴,路兩側濕地綿延不斷,水鳥扶搖直上,三兩只野鴨在湖面嬉戲。作為距離城區最近的濕地項目,東三路生態濕地工程在設計之初就著重考慮參與感,真正體現人與自然、人與濕地的關系。
東八路亦有別樣風景,我市將沿線零散的大小濕地、水面、坑塘“串珠成線”,形成了面積883公頃,最寬處1000米、最窄處110米的濕地城市“生態長卷”,蘆葦搖曳、水鳥扶搖,串聯起天鵝湖與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大景區,成為濕地風情滿滿的旅游大道。
近年來,我市先后推進實施東三路、東八路等17項濕地保護修復項目,新增和修復濕地面積6192公頃,東營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實現三河貫通,中心城“兩河”及內水系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順利完工,河道水系地表水水質穩定達到五類標準,并逐步向四類標準提升。大力實施“引鳥入城”行動,東方白鸛在城區“安家產子”。深入實施沿黃生態長廊建設工程,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濕則濕”的原則,對黃河大堤、南展大堤兩側宜林地和綠化空當實施造林綠化,對低效林片區進行修復提升,對重要節點進行綠化改造,加強濕地保護修復,計劃新造林2063畝,綠化修復提升8937畝。
“未見群鳥飛,但聞眾鳥鳴。”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是游人游玩時最深切的感受。這里是我國沿海最大的新生濕地自然植被區,得益于一系列濕地修復工程與創新出的“黃河口濕地修復模式”,有力促進了黃河三角洲“河——陸——灘——海”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野生動物、植物分別達到1630種和411種,鳥類從建區時的187種增加到現在的373種。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2021年5月,我市成為全國首批、黃河流域首個全市域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的城市。和GDP一樣,生態產品總值(GEP)也有時空概念,本次核算的時間范圍為2020年全年,空間范圍為東營市全域。按照核算規范,2020年東營市生態產品總值(GEP)7236.88億元。其中,濕地資源的生態產品價值最高,為2725.60億元。
“濕地資源的生態價值高度符合國際濕地城市的資源優勢特征。”有關負責人介紹,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為東營生態產品貼上了“價格標簽”,同時為大江大河入海口城市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探索了經驗,也為核算結果的應用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提供了依據和保障。
眼下,我市緊緊圍繞“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濕地城市”的目標定位,在城市建設中,將濕地景觀與城市空間有機結合,形成城市與濕地、人與濕地和諧風貌,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人居環境質量,彰顯“濕地在城中、城在濕地中”的“東營樣板”城市特色。
多元共管,厚植城市生態底色
濕地,已然成為東營最重要的生態底色,基于濕地資源的巨大優勢,我市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和修復工作,將其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歷年來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將濕地保護作為生態保護的重要內容。
去年5月,市中級人民法院、山東黃河河務局黃河河口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利津縣人民政府聯合簽署《黃河口濕地生態環境綜合修復基地協作框架協議》,它的建立標志著東營黃河口濕地生態環境綜合修復開啟“大協同、大保護”的共治共建新篇章,這是黃河流域首個濕地生態環境修復基地,打造了集“水行政執法+司法保障+生態保護修復+基層治理”于一體的綜合治理新模式。
這只是我市探索濕地保護的生動掠影——
市公安局實施“生態警務”機制,在沿黃河138公里、濱海412.67公里的生態帶和118處城市濕地設立“生態警長”182名,明確生態警長33項職責任務,筑牢“生態警長”保護“濕水林田湖草”的生態安全屏障。推行“五員“模式,明確每名民警都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宣傳員、規范執法的戰斗員、保衛黃河安瀾的巡邏員、動植物保護的救助員、守護灘區群眾的服務員等“五員”工作機制,形成職責明確、協調有序、優勢互補、執行有力的工作制度體系。
市檢察機關進一步做實做優“河(湖)長、森林濕地長+檢察長”工作模式,與市水務局、市生態環境局等多部門構建協作機制,與黃(渤)海5省15個市級院和山東沿黃9市分別簽署檢察協作框架協議,與10個市縣(區)院成立“小清河公益守護檢察聯盟”……
不僅有各部門以實際行動守護生態,保護濕地環境,我市還出臺了一系列專項規劃、行動方案:
2019年7月,我市印發《東營市建設濕地城市方案》,再次將濕地保護、修復、建設、開發工作推上了新的制高點。
2021年1月正式施行《東營市濕地城市建設條例》,該《條例》為全國首個濕地城市建設地方性法規,填補了國內濕地城市建設的立法空白,為規范濕地城市建設提供了“東營樣板”。
2022年印發實施《東營市濕地保護規劃》,為全面加強濕地保護修復,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促進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推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
共建共享,濕地公園扮靚生活
無須煙花三月下揚州,品泛舟江南水鄉之韻味。在東營,走出家門就能飽覽迷人水色、享受親水生活。
冬日的嚴寒,卻擋不住人們走出家門、投身大自然的熱情。日前,在位于東營區龍居鎮的龍棲湖省級濕地公園,游客一波接一波,他們或在景觀區拍照,或在林間小路漫步,或在游樂區嬉鬧……據悉,龍棲湖濕地公園總用地面積2600畝,是東營區9處重點保護濕地之一。
“目前,全區已有23處濕地列入保護名錄。”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東營分局林草濕地保護監督辦公室工作人員王慧娉告訴記者,東營區把城區濕地、郊野濕地、鄉村濕地和河流濕地等地域元素融入規劃建設管理各個環節,對濕地資源進行整體性的空間布局規劃,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
這樣的濕地公園在東營還有很多,分布于各縣區,在我市濕地區域中具有重要的生態地位,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各個濕地公園還各有特色——
天寧湖國家濕地公園是東營市唯一一處國家級濕地公園,濕地率高達81.71%,主要實施濕地保護和恢復、科普宣教、科研監測、合理利用、社區共建5大工程。建設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管理服務區、合理利用區5個區塊。
鳴翠湖省級濕地公園,彰顯黃河、石油、海洋、濕地“四色文化”,突出大空間、大綠地、大水面特色,湖岸線長8公里,環繞湖畔林木植被茂密叢生,100余種鳥類、魚類棲息群集,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和黃河入海流域典型的自然風貌及特色文化,經過近十幾年來原生態的建設和保護,成為黃河三角洲地區面積最大、最完整的人工濕地生態系統。
孫武湖省級濕地公園,在遵循濕地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前提下,使濕地的生態、經濟、景觀、社會等多種功能得到了發揮,建設了集景觀觀光、游玩的孫子文化園;進行了淄河二期開放式景觀公園建設,對濕地水岸線實施了綠化、美化工程;建設了湖西花田、古梨園……
我市始終將濕地公園建設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工程和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將濕地公園納入森林濕地長制工作范圍,壓實保護管理責任,夯實濕地公園發展基礎,規范濕地公園保護管理,扎實開展濕地公園保護修復項目。
目前,我市有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國家級濕地公園、9處省級濕地公園、5處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4處省級森林公園、9處水源保護區、1處風景名勝區、3處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濕地保護小區63處,認證37處一般濕地,初步構建了以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水源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和濕地保護小區等多種保護形式的濕地保護體系。
一個河海相連、城水相依的靈秀之城正綻放迷人的光彩。這座舒朗大氣、清新明亮、生態宜居的魅力城區,正譜寫出百姓幸福生活的優美樂章。
(記者 任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