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2-08-22 10:40:08
原標題:62個項目加速建設,青島“上天入地”緩解“停車難”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當下,“停車難”已成為城市發展面臨的普遍問題,也是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之一。停車設施建設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直接關系城市品質提升。作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的八大行動之一,今年,青島打破空間思維,“上天入地、見縫插針”地創造停車新空間。同時充分運用共享思維解決停車難題,全力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停車設施錯時開放共享,盤活既有停車設施資源。
位于老城區“連線成網”的人防地下停車網建設,“向地下要空間”的井筒式停車設施建設項目,“向空中要效益”的50米高智慧立體停車庫……如今,這些正在火熱建設或落地投用的創新停車項目,有效緩解了周邊區域的“停車難”問題。
來自市停車設施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全市重點推進64個停車設施建設項目,截至目前62個項目正在加速建設,完工13個項目,新增泊位4500個。還完成了186個商場、酒店、寫字樓等經營性停車場開放共享,有效增加了停車設施供給。
全省首個地下人防停車網建成,緩解老城區“停車難”
近日,記者前往中山商城人防停車場工程看到,在人防洞內不少建設人員正在進行開挖支護、材料整理、清理排水溝等施工,各類機械發出巨大的轟鳴聲。據悉,該項目主通道長度為365米,建設車位134個;輔通道長度為135米,建設立體停車位144個;禹城路連接通道長度為280米,兩邊拓寬設置停車位63個。為確保施工工序無縫銜接,目前施工人員輪番上陣,24小時循環作業。
據參建人員介紹,中山商城人防停車場項目地處保護文物建筑、老建筑眾多的中心城區,周圍居民建筑和古樹木多,涉及地下管線復雜,對施工振動、噪聲、粉塵控制要求高。項目創新引進應用“掘洞巨手”——懸臂式掘進機,一小時土方開挖量達15立方米,屬山東首次將“懸臂式掘進機”應用于地下城市更新改造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商城人防停車場將通過連接通道,與片區內同樣正在建設中的禹城路人防停車場改造工程“互聯互通”,把整個中山路及周邊片區打造成為一個地下停車網。新建成的地下停車網絡在山東首創人防地下停車網建設新模式,不僅可以實現道路兩側及集中區域停車,還可以實現片區交通的地下分流。
同樣位于老城區的還有前不久剛剛投用的龍山人防停車場。記者走進其中看到,除了標畫清晰的車位標識外,龍山人防停車場的墻壁上還裝飾了各類令人耳目一新的青島元素。停車場的墻壁大都保留了原始巖壁風貌,在此基礎上不僅繪有魚類等海洋元素,還裝飾了青島的各個城市地標、景點照片?!霸谶@里停車就像逛展覽,風格很‘青島’,非常與眾不同?!币晃粊砬嗟耐獾赜慰桶l出了這樣的感慨。
據華通集團靜態交通投資運營有限公司項目二部部長陳玉峰介紹,為了滿足“兼顧老城歷史文化展示和保留”的要求,龍山人防停車場設計階段采用自然、沉浸、人文、科技4種手法,保留了部分自然巖壁原貌,同時采用穿孔鋁板影像呈現、互動投影等方式,進行內部裝修裝飾。這些設計讓龍山人防停車場在滿足市民游客停車需求的同時,還成了市民游客認識青島的一個“窗口”,并且也讓停車場本身成了一處“網紅打卡地”。
據介紹,龍山人防停車場總建筑面積18550平方米,共規劃有256個機動車停車泊位,其中80個停車泊位是原有泊位,176個車位為新增泊位,“我們對項目原有的80個停車位進行了包括照明、裝修、地面在內的提升改造,總改造面積4000平方米?!倍趯υ胁次贿M行提升改造的同時,參建團隊在項目內新拓展出了約14000平方米空間,新增了176個停車泊位,將為我市老城更新建設再添助力。
“上天入地”,拓展城市停車新空間
為了緩解停車難題,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強剛性需求區域的停車設施建設,充分用好城市邊角地、零星地以及綠地、廣場、操場、人防等現有設施場地,因地制宜“上天入地”來建設停車樓、地下停車場、機械停車庫等集約化停車設施。
作為目前青島市最深的井筒式停車設施建設項目,六街口地下停車項目成為通過土地挖潛和智慧手段緩解老城區停車難題的典型項目之一。該項目位于市南區泰安路、濟南路、北京路、天津路、大沽路和肥城路六條道路的圍合區域,目前已進入試運營階段。
改造前,此處地上為一處街心公園,并配有50個停車位,但隨著區域發展,已經不能滿足周邊停車需求。為此,我市去年底啟動六街口地下機械停車庫項目建設,停車位從地上拓展到地下。由于項目地處老城區,周邊道路擁擠、狹窄、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大,在建設過程中,既需要保證施工進度和質量,還要盡量減小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事實上,打造特色停車場,不單是解決老城區居民“停車難”問題的民心工程,更肩負著復興歷史城區的時代重任。為此,六街口地下停車庫項目在占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采用獨特的裝配式結構,減少混凝土樓層板的層數和面積,將原有50個車位提升到200個,極大提升了土地的可利用價值。此外,還引入最新一代智能停車裝備——SSP人工智能停車機器人,依托人工智能軟件系統,每層僅需要兩個空位,控制系統即可計算出最優存取車路徑,進而保證了存取車的效率。
在“向地下要空間”的同時,“向空中要效益”的停車樓項目也在青島拔地而起。在嶗山區商務二區,兩棟高約50米的智慧立體停車庫和一棟配套管理辦公樓十分搶眼。據悉,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收尾工作,再過不久,一輛輛家用轎車將坐著電梯上上下下,進行自動化停泊。待投用后,可為周邊居民提供500余個停車位,有效解決黃金地段的“停車難”問題。
“智慧立體停車設施具有占地面積小、單位面積空間利用率高、自動化程度高、安全可靠、維護方便等優點?!?據嶗山區城管局規劃設計科負責人介紹,其工作原理是用提升機構將車輛或載車板升降到指定層,然后用橫移機構將車輛或載車板送入存車位,取車為逆過程,取車時間不超過90秒。
“增量”“挖潛”并舉,應對停車難題
隨著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打響,我市停車設施建設管理工作也正在走向縱深。據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設發展中心主任司磊介紹,抓住停車設施供需矛盾這個關鍵點,我市做好“增量”和“挖潛”兩篇文章——“增量”就是加大全市停車設施建設力度,大力推進停車設施的新建改建擴容,努力構建“配建泊位為主、公共停車場為輔、道路泊位為補充”的停車設施供給體系。未來三年,全市將推進120個公共停車場和11個公交場站建設,建成后可新增7萬余個停車泊位。
“挖潛”就是創新推動停車資源共享,深度挖掘閑置停車資源,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商場、酒店、寫字樓等停車設施開放共享,積極推進住宅小區停車設施開放共享,努力構建社會廣泛參與、停車資源高效利用的良好局面。通過“增量”與“挖潛”并重的方式,有效增加停車設施供給,緩解供需矛盾,讓市民出行更加順心。
可以看到,如今我市停車資源的盤活,還更多結合到學校操場、口袋公園和路橋工程等項目內一并實施?!半S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需求的變化,對于停車項目的規劃設計和理念,越來越趨向于把靜態交通的規劃建設放在和動態交通同等重要的位置。比如在停車剛性需求較大的區域,停車設施資源的供給,無論是建設新增還是存量挖潛,都應該統一納入大的綜合交通規劃設計的考慮之中,只有統籌好動態交通和靜態交通兩大文章,才能更高效地發揮交通效益,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币晃磺鄭u業內人士說。
以海爾路-銀川路立交工程為例,地上采用全互通立交解決“動態交通”問題,地下則是規劃約1600個停車位滿足“靜態交通”需求,如此“動靜相宜”,工程完成后,不僅能緩解周邊就醫停車難題,還將減輕行車擁堵,提高出行品質,助力周邊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停車難是社會“小缺口”,卻是民生“大問題”?!跋乱徊剑覀儗詻Q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認真抓好停車場建設這個民生民心工程。要全力以赴保計劃,64個項目要全部開工,要實現200個經營性停車場的共享;要主動出擊解難題,重點針對老城區、老舊小區,再梳理、再布局一批項目,‘一點一策’研究方案,盡可能增建停車設施;要持之以恒促共享,通過政策調整、價格調控、管理執法等方式,擴大共享廣度,增加共享深度,打造共享‘升級版’,讓市民盡早享受到攻堅成果。”青島市停車設施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綜合督導部部長、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劉立說。
記者手記
“千方百計”實現人城車和諧相處
傅樹銘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數量增長迅猛,與此同時,城市“停車難”這一系統而復雜的社會問題也隨之而來,車位太少、汽車太多,以至于車輛亂停亂放成了“頑瘴痼疾”。
有鑒于此,我市今年起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出招攻堅,讓市民出行更順心、舒心。經過六個月的治理,多個區域的“停車難”問題有所緩解。六街口地下機械停車庫位于市南區,改造前,這里地面上有一處街心公園和50個停車位。去年底啟動六街口地下機械停車庫項目建設,停車位從地上拓展到地下,數量也增加到200個。
在改擴建停車場的過程中,以智能化為代表的新型技術正發揮積極作用。六街口地下停車場引入SSP人工智能停車機器人,能夠幫助車主計算出最優存取車路徑,極大提高存取車輛效率。
事不避難者進。相信通過三年的攻堅行動,能夠最大程度釋放停車空間,實現設置規范、停車有序、安全便民的停車目標,開啟人與城與車和諧相處、更加美好的未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