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6-26 15:02:06
原標題:生態修復七十載,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借綠生金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生態修復七十載,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借綠生金
從36棵小樹苗到江北最大水杉林
夏至剛過,齊魯大地熱浪翻滾。在日照市區以北15公里的海岸邊,海闊林深,萬物豐茂,筆直成排的水杉直插云霄,帶來難得的清涼。
“這棵黑松王是最早一批遷到這片鹽堿地上來的,樹齡近60年了;那棵水杉王也有近50年的樹齡,樹高已經超過30米。”穿行林間,日照市國有大沙洼林場高級工程師葛文華對森林公園中的樹木如數家珍。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系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統籌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植樹造林,是一段與不良自然條件斗爭的過程。在鹽堿沙地上種樹,更像是一場天方夜譚。從20世紀50年代在鹽堿荒灘上開荒種樹,100多種知名植物在這里安家,如今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已經長成萬畝綠洲,坐擁江北最大的水杉林。
葛文華說,70年前,植樹造林的初衷很樸素——保飯碗,“一旦有風,沙隨風動,風吹沙壓,莊稼難收。”為了護田,當地在光禿禿的海岸線上,大力植樹造林、發展沿海林業。經過幾年的努力,日照從南到北近100公里的沿海沙嶺都栽上了綠樹,唯獨最北端的大沙洼還荒著。
大沙洼,顧名思義就是地勢低洼的沙窩窩。“今天我們所在的森林公園,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大沙洼林場,當年就是一片地勢低洼、鹽堿嚴重的不毛之地。”走在林間,日照市副市長張佃虎介紹。
這里的沙子中淤泥少,鹽堿含量卻高。什么樣的樹種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大沙洼林場的工作人員試驗了20多種樹種。“一開始因為樹種不合適,再加上種植方法不得當,造林失敗了。直到后來摸索出‘臺田造林法’,幾輪下來,黑松、刺槐、紫穗槐這一松兩槐在這片沙地上扎下了根。”葛文華說。如今,扎根最早的黑松憑借抗鹽堿和抗海霧的突出特性,已經成為森林公園中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優勢樹種。
20世紀70年代末,林場的技術人員從江蘇南京帶回36棵水杉苗。這種高大的喬木不但能適應在沙質土地上生長,而且病蟲害少,干形好,觀賞性強。2001年,更多的水杉在這片沿海沙地上安家落戶。
年復一年,當初種下的樹苗變成了萬畝綠洲。日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統計數據顯示,大沙洼造林后較造林前降水量增加13.6%,當地小氣候得到有效改善。風力減弱41.3%—61%,保護農田和村莊少受風暴潮侵襲,農業穩產增收。這道生態屏障,使日照沿海遠離風沙塵埃,更為城市增添了一道綠色風景。
1992年,在大沙洼林場的基礎上設立國家森林公園。良好的森林和沙灘資源讓森林公園產生了“借綠生金”的想法。1994年森林公園正式掛牌營業;1995年海水浴場改造擴建,當年實現旅游收入4萬多元;1997年招商引資,第一筆200萬元的投資,建設了部分旅游服務設施……近年來,森林公園先后打造了“江北最大水杉林”“國際馬拉松賽道”“海濱森林氧吧”等多張旅游名片,知名度也逐年提升。森林公園的輻射拉動能力持續增強,帶動周邊的漁村發展起了民俗旅游業,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輻射效應。
走在森林公園東北片區,日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四級調研員宋年榮向記者介紹,去年森林公園在這里進行了樹種綜合撫育與更新改造,“造林初期栽植的黑松純林,容易受到病蟲害影響,生長速度變緩。現在通過與小葉樸樹、水杉、池杉等混交,把樹種豐富起來,讓森林更茂密,讓綠意更濃郁,使森林的綜合效益更高一些。”
如今,這片綿延7.8公里的海岸綠洲,森林覆蓋率78%,負氧離子平均值超過6000個/立方厘米,森林公園已經成為人們休閑觀光、避暑度假、運動康養的理想勝地。2021年以來,森林公園累計接待游客6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000萬元。
目前,日照森林面積達到223.34萬畝,森林覆蓋率27.7%;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8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從2018年的46%提升到92%。張佃虎說,下一步將做好以林促游、以游養林,繼續推進森林+、文化+、產業+、旅游+等深度融合,保護好每一寸綠色。
(大眾日報記者 陳曉婉 通訊員 趙坤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