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9-10-22 11:05:10
今年是濟南市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的第二年,濟南市交通運輸局計劃全年完成集中攻堅任務的50%,確保累計完成三年集中攻堅任務的70%,力爭80%,目前各項工作全面按計劃推進。截至2018年底,濟南市農村公路約15600公里,農村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約150公里。僅南部山區就有460余條農村公路,管養里程約850公里。一條條“四好”農村路,上通公路主干線,下連農戶千萬家,形成了四通八達、交替循環的公路網絡,成為促進濟南市農村經濟發展的“黃金路網”。
高標準高品質
打造農村公路
截至9月底,濟南市農村公路新改建450公里,大中修工程完成約1100余公里,危橋改造完成21座,均已完成年度計劃的近九成。20條“暢、潔、綠、美、安”縣鄉公路樣板路主體建設提升已基本完成,平陰縣、商河縣、長清區、南部山區創建工作已具備初步示范效果。
高標準打造安全舒適、技術創新的高品質農村公路。優化公路線型設計,提高車輛在鄉村公路行駛的舒適度;路基按照等級公路技術標準,路面均采用瀝青或水泥砼結構,對于部分位于丘陵區的路段,優先選擇填挖較小的線路,有效解決道路不平整引起的跳車問題;市交通運輸局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的監督檢查,定期通報,區縣、鄉鎮強化督察,嚴把農村公路質量關鍵環節管控,落實好質量終身制要求,確保“建成一條、達標一條”,努力建設質量耐久、工程耐用、安全舒適的農村公路。
濟南市農村公路逐步實現了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行得美”的轉變,一條條高顏值有氣質的農村公路已然成為泉城旅游圈的“網紅路”,騎行隊、旅游團、親子團,越來越多的人將鄉村作為休閑娛樂的寶地,景色優美的農村公路既是道路,也是風景。同時,移步換景、一步一景的農村公路景觀也成為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的高質量發展“福利”,“老家”也成了最朝思暮想的旅游休閑圣地。
常態化多元化規范化
養路護路
修路是基礎,養路是關鍵。濟南市交通運輸局立足工作職能,完善養護機制,提升養護水平,推廣養護創新,全力推進養護常態化、多元化、規范化。
樹立建養并重的管理理念,實施農村公路養護工程。濟南市各縣區均建立“縣區主管部門、街鎮公路站、養護作業隊伍(養護公司)、養護員”的“四級”網格化管理體系。開展養護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大農村公路預防性養護力度,強化路況整體服務水平。
濟南市推進農村公路小修保養,及時修復公路病害,加強危窄橋涵(隧道)監管,公路水毀及時修復,確保技術狀況良好。公路保養常態化,定期組織清除路肩雜草,清理建控區內雜物,做好橋涵構造物的清理維護,確保排水系統暢通和路面整潔。推廣市場化、專業化、片區化養護作業模式,具備條件的將農村公路的日常養護納入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保障農村公路實現有路必養、管護到位。實施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加大日常保潔力度,尤其是重要和穿城鎮路段加大保潔頻率,具備條件的采取機掃作業,重污染天氣啟動預警響應,實施專項應對措施,努力打造優良的農村公路通行環境。
變綠為“媒”
打造鄉村振興路
濟南交通人將再次提升工作標準,全面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工作,努力實現“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讓農民致富奔小康的路“越走越寬、越行越美”。
“變綠為美”,提升顏值。實施“綠蔭花海”示范工程,突出重點區域、重點路段、景區街道打造,為美麗鄉村“繡花披彩”;實施“變綠為美”工程,創建生態型、景觀型、旅游型景觀綠色廊道,打造農村公路“不僅滿眼是綠,而且處處有景”,營造優美的人居環境;開展“公路凈化提升工程”,提高管養標準,全方位提升農村公路路域環境。
以路為媒,振興鄉村。精心打造公路+旅游項目,與鄉村旅游、娛樂休閑結合,建成串聯“山林田湖、鎮鄉村景、暢舒美綠”的自然風景路、生態富民路等,因地制宜,著力打造一批具有泉城特色的農村幸福路、旅游路,更好地為鄉村振興提供交通保障。
以點帶面,持續提升。開展示范路創建行動,重點創建生態路、旅游路、景觀路、產業路、扶貧路及能突出體現地區鄉村振興亮點的特色路,兼具交通、觀賞、經濟、生態和服務功能,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我市農村公路建設水平。
大眾日報記者 吳榮欣 殷洪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