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活日報
2017-01-05 10:02:01
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游局等7部門將1598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記者注意到,這次山東省共38個村落入選,其中濟南有4個,分別是長清區歸德街道雙乳村、孝里鎮方峪村、章丘區普集街道博平村、文祖街道三德范村。這4個村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村中的古建筑和歷史遺存保護較好,至今仍基本保持著當年的風貌。
雙乳村“雙乳山漢墓”震驚世人
史料記載,西漢時期,雙乳村是諸侯國濟北國的屬地,濟北國最后一代王劉寬的墳墓就建在雙乳山山頂上,就是現在的“濟北王墓”。
“濟北王墓”始建于西漢天漢四年,即公元前97年,距今已經2100多年。該墓是在一座堅硬的石頭山上挖出深達22米、面積約100平方米的墓室以及一條80多米長的墓道。在該墓西側,還有一座王后之墓,兩座墓葬占據了東西兩座山頭,因而被稱“雙乳山漢墓”。該墓葬在1996年考古發掘時,曾出土金餅、玉覆面、玉劍、銅鼎等珍貴文物2000余件,引起不小的轟動,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進雙乳村,立刻就讓體會到一種古樸的味道。村中大街小巷錯落有致,寬的可走車,窄的只能走人,沿山坡曲折分布,大都是用青石或鵝卵石鋪成。許多老石板被車輪軋出了光亮的車轍,頗具滄桑感。
在這個村落,石頭的應用可謂發揮到了極致。除了石屋,石頭路面,連大門口的拴馬樁、門樓、院子鋪的、房頂上蓋的全是石頭,簡直就是個石頭城。另外,還有石碾、石磨、石凳子、石缸、石灶臺……村里還有個直徑近2米的石頭碾盤。
三德范村村里青石板路曾是章萊古官道
位于章丘區文祖街道的三德范村古跡眾多,有太平門、玄帝閣、禹王廟等。在玄帝閣下的門洞上,鑲嵌著一塊“太平”石匾,門洞下有一條磨得發亮的青石板路。這條青石板路是歷史上很有名的章萊古道。古時候,這是從章丘通往萊蕪的唯一一條官道。
該村中還有幾條老街巷,最有意義的要算辛莊巷。辛莊巷在禹王廟以北數百米處。石門門額上刻有“人和”兩個大字。右側寫著同治七年三月立,左側寫著歷下毛鴻賓書。毛鴻賓乃是清朝兩廣總督,能專門為一個村子題字,也從側面反映了該村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方峪村多部影視劇來此取景拍攝
長清區孝里鎮的方峪村位于長清區孝里鎮政府駐地東南8公里的鵓鴿寨山東腳下。據《山東省長清縣地名志》記載,明洪武年間,王氏建村,因為村子坐落在山峪中,故命名為“王峪莊”,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后來,王氏人脈不旺,方氏村民便更名為“方峪”。現在的方峪村90%的村民都姓方。
該村南邊有一口古水井,是乾隆年間所立,井口上的石板被井繩磨出了深深的印記,見證著村民取水的經歷。
方峪村是一個長方形的村落,坐落在山峪里,只有一個出口,具有較強的防御功能,體現了古人的智慧。由于方峪村的村民多在村北遷建了新居,位于老村中的古井、古樹、石屋、石碾、石板路才幸運地被成片保留下來。至今,在村南部還保留著明清時期的觀音五圣堂古建筑遺址。這里有明代天啟六年(1626)重修慈悲觀贊助碑,清康熙八年(1669)《重修觀音五圣堂記》石碑,及清乾隆、道光、光緒時期的碑刻6通。
村中還有一處古戲臺。戲臺由青石砌成,高約1.5米,面積約20平米。該戲臺建成于明清時期,曾是村子里最繁華熱鬧的地方。
現在村中大約有兩百座石頭房子,大都是明清兩朝的遺存。由于石頭很堅固,因此古村的格局和老建筑保存得很好,村里由石頭鋪成的地面,久經磨礪,表面很是光亮。這樣一個原汁原味的古樸村落,近年來很受驢友青睞,慕名前來旅游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老保》、《大寒小寒》、《法官老張軼事》等多部影視劇也曾來此取景拍攝。
博平村有明確記載的700多年古村落
清末民初,博平村位于周村、明水、繡惠、濟南這條黃金商賈路線的中間,古代的官道就通過博平村中央的東西北街。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上耳濡目染,村里幾乎家家都有人經商。外出經商的村民將錢款運回家鄉置地建房,為博平村留下了許多堪稱豪宅的房舍。據統計,解放前該村有大門樓的四合院有170多座。
位于原村小學院內的劉家祠堂,保存比較完好,在正殿墻壁上,有一塊民國十三年(1924年)所立的石碑,上面的文字記載:“自始祖漢臣遷居于此,歷傳二十余世迄今六百余年……”如此說來,博平村的建村歷史,在立碑時就已經有600多年,到現在應該有700年了。
東西走向的古官道——東西北街,如今已經基本廢棄了,只剩下一個個依然很氣派的老門樓,仿佛在訴說著這里曾經的繁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