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客戶端
2024-10-29 10:43:10
原標題:“雙11”套路多 一不小心就“白花錢”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雙11”套路多 一不小心就“白花錢”
來源:廣州日報
一個商品 店鋪竟有三種價格?
“雙11”套路多 一不小心就“白花錢”
消費觀察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鄧莉)今年“雙11”預售價比直接買更貴?賣鞋商家故意發錯貨,再以小額賠償勸說消費者“將錯就錯”?同一個商品,店鋪同期有三種價格,消費者一不小心就點錯鏈接下單……在今年電商平臺“雙11”第一波大促過后,不少消費問題集中反饋出來。有消費者感慨:是有真實惠,但商家賣貨玩法套路多,一不小心就“白花錢”。
同一商品同期多價,預售價不是最低價?
“第一波預售期,我買的一款貓砂,在李佳琦直播間付定金后加上其他券,實付140元左右8包;告訴朋友后,她誤拍下同一店鋪里同一款商品的另一個預售鏈接,實付113元左右4包;結果我們又發現店鋪還有一個三人團購鏈接,108元可以買4包……”近日,消費者王玲向記者表述這次“雙11”期間她遇到的“購物困惑”。
記者留意到,今年“雙11”電商平臺將預售機制回歸,同時也期望引導商家共同將玩法簡單化,讓用戶體驗更純粹。但事與愿違,部分商家在規則之外,推出了同一商品的多個價格,如某主播直播間價、團購價、“雙11”預售價等,擾亂用戶視線。
按照平臺等發布的“雙11”活動消費者規則,“雙11”分為官方預售和現貨售賣兩種活動形式。在第一輪預售期間,成功支付定金和尾款的用戶,在疊加平臺滿減、消費券等后,即可享受到比平日更便宜的優惠。然而,消費者小琳卻發現,自己看中的一款外套,現貨支付是402元,如果預售付定金+尾款,居然要423元。記者在某社交平臺看見,有不少網友發帖曝光類似問題,尤其以購買美妝類產品為重災區。
商家不按套路出牌?顧客愛湊單后退款
參與“雙11”大促的商品,為何會出現“先提價、再降價,最后實際比平時買的更貴”的現象?一位接近天貓方面的人士告訴記者,凡是報名參加“618”“雙11”等大促的商家,都被要求其活動均價要低于日常價,這是硬性規定。相關平臺客服告訴記者:“如果消費者不滿意最終售價,可以選擇退款退貨。預售產品有價保期,用戶可以要求退差價。”然而,由于預售產品與現貨產品的原始定價不一,導致平臺的滿減玩法變得復雜,也導致有消費者在申請價保退差價時被商家拒絕。
對于預售、滿減等玩法機制,商家也有無奈。不少商家視大促為一把“雙刃劍”:不參與“雙11”就沒有平臺的推送流量,沒有流量就沒有銷量。廣東一位做服飾的商家秦女士告訴記者:“今年‘雙11’銷量同比下降了三成多,很多消費者為低價買到心儀商品,選擇了湊單付完款后再退款個別商品。”這類“賺了吆喝,賠了買賣”的情況存在于多個電商平臺。業內指出,這也導致有的商家通過多種銷售鏈接來實現增量。
在“燒腦玩算術題”之外,有消費者還投訴:商家在大促期間寄錯、寄漏東西的頻率變高。消費者MOMO告訴記者,其買了一雙爆款童鞋給孩子,“雙11”期間價格便宜了60多元。結果商家寄來的鞋子貨不對板,隨后商家主動給她40元補償,還以“利潤微薄,店鋪會扣分”等說法希望她不要退款退貨。MOMO無奈地表示,這已是她今年第三次遇到類似發錯貨的情況了。
業內分析
平衡商家與用戶是平臺難以跨過的坎
業內指出,當前無論是法律還是商業慣例,均未明確商品的預售價必須是最低價。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誠信是立商之本,平臺應加強管理,做到讓“雙11”預售價可以不是最低價,但必須是誠信價。
如今,強調優化商家與用戶的體驗是各大電商平臺改革的主旋律,尤其是平臺希望在保持大促的低價基礎上,為商家減負。不過,業內分析指出,從商業實際經營角度出發,真正讓商家生存困難的,還是流量推廣費,流量平權也是為中小商家減負不容忽視的選項。在流量枯竭、電商平臺供給過多的情況下,如果平臺無意中讓商家運營成本壓力增加,那么“雙11”等大促期間,商家與平臺無法“齊心”為消費者提供低價,也在情理之中。(廣州日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