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客戶端
2023-07-12 17:08:07
原標題:暑期已至 游戲防沉迷持續受關注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暑期已至 游戲防沉迷持續受關注
來源:北京晚報
隨著暑期來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成為公眾著重關注的議題。近日,為進一步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營造健康安全網絡環境,中央網信辦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以下簡稱“專項行動”)。此次專項行動針對未成年人用戶數量較大、對未成年人具有顯著影響的網站平臺以及兒童智能設備,重點聚焦7個方面進行治理,即有害內容隱形變異問題、網絡欺凌問題、隔空猥褻問題、網絡詐騙問題、不良內容問題、網絡沉迷問題、新技術新應用風險問題。
如往年一樣,網絡游戲依然是今年專項行動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對于網絡游戲的治理主要集中在網絡防沉迷方面——繼去年專項治理行動之后,打擊違規提供網絡游戲賬號租售服務再一次成為治理的重點。
游戲防沉迷建設已逾十年
網絡游戲防沉迷由來已久,正式進入監管范疇也有十余年。
2003年,《關于在游戲出版物中登載(健康游戲忠告)的通知》規定在所有電子游戲出版物和互聯網游戲出版物中,必須在畫面的顯著位置全文登載《健康游戲忠告》。2005年8月,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開發標準》,要求國內7家大型網絡游戲運營商預備開發防沉迷系統,并給出了3小時以內的“健康時間”標準,自此,網絡游戲行業走上了防沉迷建設道路。
2019年11月,《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對實名制、未成年人游戲使用時間、未成年人游戲付費標準等進行了規定。2020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增設“網絡保護”專章,要求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應當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實身份信息注冊并登錄網絡游戲,不得在每日22時至次日8時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2021年8月,被稱為“史上最嚴防沉迷新規”的《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出臺,規定了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網絡游戲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
進入2023年,政策層面對于網絡游戲防沉迷的治理更加細化。今年專項行動重點關注網絡游戲“防不住”沉迷的情況,針對未成年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行為邏輯,整治“向未成年人違規提供網絡游戲賬號租售服務,教授未成年人破解防沉迷系統、繞過青少年模式”的違規行為。
在更加細化的治理方案指引之下,各家游戲公司紛紛公布了暑期針對未成年人的措施,如公布限玩時間安排、引入AI巡邏員全天候進行保護、發布內容安全解決方案等,為暑期專項行動提供平臺和技術支持。
防沉迷為何“防不住”
盡管宏觀層面的監管逐年推進,游戲公司的相關措施逐步升級,但是租號服務和破解防沉迷系統的情況依然頻繁出現,未成年人鉆實名制和身份認證空子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從用戶的反饋和投訴來看,防沉迷系統“防不住”情況更多發生在三種漏洞之中。
一種是租號平臺為未成年人提供出租賬號的中介服務。在黑貓投訴平臺中可以看到,“租號玩”“租號網”等平臺存在繞過人臉識別提供游戲服務的情況。多位網友投訴稱,有未成年人經同學介紹下載“租號玩”平臺,使用父母身份證進行實名注冊,且未進行人臉認證,導致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身份信息進行游戲充值,且被告知無法退回。
從防沉迷整治的層面來看,這種第三方平臺的租號服務加大了游戲公司的治理難度。騰訊曾將“租號網”運營公司訴至一審法院,認為該運營公司提供的租號中介服務等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在這起案件中,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認為,“租號網”相關行為使騰訊公司無法準確掌握游戲玩家的真實身份和注冊數量,影響了算法精確度,增加了運營難度和成本。同時,“租號網”相關行為干擾了實名認證機制,導致游戲防沉迷系統難以有效發揮作用。
另一種漏洞來源于電商、短視頻等第三方平臺。一些用戶投訴時表示,有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電話卡和賬戶,在閑魚等電商平臺購買游戲賬號,而閑魚平臺則在事后以交易完成為由拒絕退款。還有部分用戶投訴稱,有未成年人在短視頻平臺通過成年人賬號充值游戲《神仙道3》,而平臺以充值是未成年人合理消費為由拒不退款。
除了第三方渠道防沉迷系統失靈以外,游戲平臺自身監管不嚴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黑貓投訴平臺可以看到,有用戶發現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的實名信息在網易游戲旗下《率土之濱》累計消費近4萬元,類似的情況也在網易游戲旗下《第五人格》發生。此外,有用戶發現未成年人使用父母的手機信息和綁定的銀行卡賬戶,在嗶哩嗶哩旗下《明日方舟》消費3200余元。而這些消費都繞過了身份認證。
另外,曾有媒體調查發現,米哈游旗下《原神》的實名認證只需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就可以順利地進入,并不需要進行人臉識別,而且支付流程中也沒有人臉識別等確認充值人身份的環節。不僅如此,早在2016年,米哈游就曾因違反實名制受到處罰——上海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曾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對米哈游繼續以隨機抽取的偶然方式,誘導網絡游戲用戶以采取投入網絡游戲虛擬貨幣方式獲取網絡游戲產品,以及未對網絡游戲用戶使用有效身份證件進行實名注冊的違法行為予以責令改正,并從輕處以罰款人民幣20000元的行政處罰。
防沉迷治理任重道遠
需要看到的是,租號、破解防沉迷等行為損害的不僅僅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還涉及更多人的網絡和數據安全。
在未成年人層面,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在審理相關案件時曾認為,網絡游戲公司開發和搭建了游戲賬戶實名認證體系和未成年人保護體系,限制未成年人上網的時間、時長和充值消費,避免未成年人任意消費和一些不當的沒必要的經濟糾紛發生。但是租號行為的存在使得未成年人能夠繞過實名認證機制,不僅違背了國家有關機關關于防沉迷體系的要求,同時損害了未成年人的健康上網。
這種情況不僅導致未成年人沉迷游戲,還導致部分商家利用服務實施詐騙的情況。近日,吉林省警方成功打掉一個以解除網游“防沉迷”為幌子,專門針對未成年人的電信詐騙犯罪團伙。在這起案件中,一位未成年人在某短視頻平臺看到有人聲稱可以破解游戲的“防沉迷”系統后,隨即添加了對方的QQ進行聯系,隨后在對方的哄騙脅迫下,該未成年人被騙49000余元。
而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租號、破解防沉迷等行為也關乎成年人的網絡安全。在黑貓投訴平臺可以發現,騰訊存在成長守護平臺實名制和微信實名制不一致,卻依然可以通過實名微信注冊游戲賬戶的情況,這導致未成年人可以通過成年人實名微信繞過防沉迷系統。與此同時,很多用戶發現自己的賬號在出租后被未成年人更改實名信息,導致賬號后續無法正常使用,賬戶中充值的金額無法使用或大幅減少。有用戶向騰訊成長守護平臺申訴,被告知身份信息是用戶主動上傳,無法隨意更改;還有用戶被騰訊客服告知必須等綁定賬號的未成年人長大。
這種出租賬號后被惡意更改信息的情況背后,則可能存在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問題,如姓名、身份證號碼、人臉識別信息等。如果出現這些信息不慎泄露或被用來破解手機軟件的情況,將給每一個用戶的信息安全帶來威脅。
因此,網絡游戲防沉迷治理勢在必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刻不容緩。而如何讓防沉迷系統真正做到“名副其實”成為業內下一步治理的關鍵。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嚴格的游戲防沉迷監管很難完全抑制未成年人對網游的熱情,因此才催生出類似賬號租賃平臺,所以如何更好地引導未成年人上網行為、優化防沉迷機制,或許才是游戲產業更應該深思的問題。
還有專家認為,防沉迷工作還可以通過引導游戲公司開發真正的青少年游戲,讓未成年人在游戲中獲取知識而不是單純消磨時間、宣泄情緒。另外,社會層面的引導同樣必不可少,需要讓未成年人意識到暑期有很多有價值的興趣娛樂可以選擇,并以此分散未成年人對網絡游戲的注意力。對此,本刊將持續關注。(北京晚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