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3-07-04 10:03:07
【光明論壇】
作者:劉楠(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副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鄉村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是傳統文化的根基所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鄉村文化自信為鄉村振興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我們應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與鄉土文化的民本思想融通,深挖鄉村文化遺產的價值,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厚植鄉村文化自信,要認同鄉村文化的重要價值,利用新媒體手段展示鄉村文化資源。鄉村文化認同是農民對鄉土文化的確認與接受,是對鄉村生活方式、文化行為、思維模式的認可與遵守。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鄉村文化是傳統農耕文明的表現,蘊藏著深刻的歷史人文價值與經濟價值。鄉村文化形態既包括家族宗祠、農業遺跡等物質的部分,也包括民間曲藝、手工技藝等非物質部分。在數字鄉村建設背景下,農民寫村志、辦鄉村春晚、“村BA”等,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和數字技術采集、記錄、儲存鄉村文化資源,建設具有特色的數字化鄉村文化館、鄉愁館,挖掘優秀的鄉村文化資源,認識鄉村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認同鄉村文化,是維系深層情感的集體記憶。
厚植鄉村文化自信,要鼓勵農民與時俱進創新文化表達,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賦能作用。自信的文化也需要與時俱進的表達,跨越時空界限,拓寬文化創新空間,展示鄉村文化的巨大魅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要激活其生命力,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等都活起來。如今,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帶貨成為“新農活”,“新農人”通過新媒體平臺展示鄉村的文化習俗等,創新文化表達方式。“凡益之道,與時偕行。”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成熟與運用,很多農民成為鄉村文化的主動表達者與傳播者,鄉村文化空間呈現出開放性、互動性、可見性強的特點。農民作為表達主體,講好鄉村故事,提高鄉村文化感召力,重拾鄉村文化自信,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新動能。新媒體時代的數字媒介賦能,為拓展鄉村文化傳播渠道和增強鄉村文化自信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厚植鄉村文化自信,喚醒農民主體性是關鍵,培養農民數字素養是大勢所趨。農民是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體,是鄉村文化自信構建中有內驅力和感召力的核心力量。借助新媒介平臺,農民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創建歌舞隊、書畫社等文化自治組織,自導自演鄉村春晚,通過云直播、云旅游、云演藝等形式展示鄉村文化的魅力。鄉村文化振興,高數字素養的農民是人才驅動力。《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提出到2023年底,數字鄉村發展取得階段性進展,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持續提升。為提高農民對數字化“新農具”的使用能力,以及對鄉村文化價值的重視程度,政府、企業、公益組織等應參與農民數字技能提升工作,以鄉愁鄉情為紐帶,培養一批熟悉和熱愛鄉村文化的鄉村“文化帶頭人”,挖掘鄉村文化活力,堅定鄉村文化自信。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鄉村文化自信與鄉村文化振興是相互促進與相輔相成的關系。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需要媒介助力。從田間地頭的短視頻,到數字化活態傳承,打造多渠道的傳播矩陣,激活農民的文化主體表達,增強農民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以堅定的文化自信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04日 11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