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2日訊 新一代信息技術是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重點要發展的產業,而人才培養是產業發展的智力支撐。記者從青島大學獲悉,五年來該校信息技術相關專業學生獲省部級以上獎勵3012項,獲國家級與省級大創項目數量210項,發表論文數增長8倍!如此大的飛躍究竟從何而來?
青島大學是全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東省屬重點綜合大學,學校始終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承擔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專業群的建設。面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青島大學立足自身實際,對地方高校在信息技術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系統性問題,進行了體系的研究與持續的實踐。
針對地方高校專業細分度高、學院協同性弱的結構性矛盾:以創新型課程建設為載體、以大類實驗班建設為抓手,推進了跨專業交叉培養;以優勢特色學科與博士點建設為引領,以專業布局優化與高水平平臺開放共享為手段,實現了跨學院聯動培養。針對地方高校信息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滯后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遲滯性效應:以雙師型團隊、協同育人項目、產業場景教材建設為支撐,推動課程內容螺旋式更新;以校內微專業、校外實踐基地與現代產業學院為保障,實現創新人才的基地化培養。針對地方高校信息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定位模糊、路徑缺失的實施性難題,通過競賽實踐賦能、項目遞進驅動、名師團隊引領,實現實踐創新型、工程創新型和學術創新型信息技術創新人才的分類遞進與三型融通培養。
為推進上述信息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理念、機制與路徑的研究實踐,青島大學成立項目組,自2010年以來先后獲國家級新工科項目、山東省重點教改項目等16項,國家級一流課程3門、山東省一流課程22門,國家級規劃教材4部,國家級教材二等獎1項、山東省優秀教材獎勵5項,山東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發表教研論文54篇。
厚積而薄發。近年來,青島大學信息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實現了量的快速飛躍和質的顯著提升,僅2017年以來:信息技術相關專業本科生競賽率從不足15%增長到70%,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16-2020年全國綜合類本科院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中,青島大學獎項數列全國第4位;學生獲省部級以上獎勵3012項,2019年學生獲ACM CIKM AnalytiCup世界冠軍;獲國家級與省級大創項目數量210項,發表論文數增長8倍;本科深造率由不足18%增長至48%,其中70%以上被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雙一流高校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