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文章(百度)
2022-01-15 17:10:01
實現“要我履行”到“我要履行”之變
寧德法院“零強制執行”破解少數黨政機關怠于履行生效裁判難題
● 在司法實踐中,特別是在推行行政案件集中交叉管轄改革之后,一些基層黨政機關未自動履行生效裁判的案件也時有發生,有的甚至上了失信“黑名單”,給當地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減分”不少。而一些黨政機關怠于履行生效裁判,原因很復雜,首先是認識不夠到位
● 寧德市委依法治市委出臺實施方案,明確由黨委政法委與人民法院采取聯合通報、督辦約談等方式,提升黨政機關帶頭履行生效裁判文書的自覺性。市政府積極推動市委政法委、市效能辦、市發改委等,將黨政機關不自動履行法院生效裁判確定義務情況,納入平安綜治、文明單位、績效、營商環境指數等考核指標
● 寧德法院堅持黨政聯督、實現系統化運作,堅持全程實督、實現精細化管理,堅持懲戒嚴督、實現項目化推進,充分發揮黨政機關“零強制執行”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2021年,寧德市兩級法院新收當事人申請執行涉黨政機關案件36件,僅占全省案件約6.8%,同比下降52%,遠超全省均值
在一起執行標的為8000元的執行案件中,作為被執行人的某區人民政府卻未及時履行還款義務,在判決生效近一年后,這起跨行政區域執行案件才在福建省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下畫上句號。
僅僅8000元的執行標的,為何具有履行能力的基層黨政機關卻未能及時履行?在司法實踐中,特別是在推行行政案件集中交叉管轄改革之后,一些基層黨政機關未自動履行生效裁判的案件也時有發生,有的甚至上了失信“黑名單”,給當地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減分”不少。怎樣才能從源頭根治此類問題?這引發了寧德中院的思考。
“在寧德市委的領導和市政府的支持下,寧德法院堅持黨政聯督、實現系統化運作,堅持全程實督、實現精細化管理,堅持懲戒嚴督、實現項目化推進,充分發揮黨政機關‘零強制執行’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執源治理初現成效。”寧德中院黨組書記、院長董明亮介紹說。
近日,《法治日報》記者走進寧德市兩級法院,探訪寧德市如何通過建立涉黨政機關“零強制執行”工作機制,推動形成黨政機關帶頭自動履行、帶頭誠信的良好氛圍。
履行生效判決意識不強
涉黨政機關執行成難題
“涉黨政機關為被執行人的案件,執行起來難不難?”
面對記者提出的這一問題,干了多年法院執行工作的寧德中院執行局干警蘭子君思考了一會,點了點頭。
“其中的原因很復雜,首先是認識不夠到位。個別黨政機關工作人員沒有充分認識自動履行生效裁判工作的重要性,簡單地將裁判文書確定的履行期限當做一般的通知、要求,沒有從全面依法治國、優化營商環境、推動訴源治理、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層面去思考和認識問題。”蘭子君說。
他認為,帶頭依法行政,自覺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本是法治政府建設的應有之意。“如果黨政機關都選擇性執行或是消極怠于執行,那損害的不僅僅是法律權威,更是黨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許壽輝介紹說,涉黨政機關案件執行問題,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早在2012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聯合下發《關于做好黨政機關執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和裁定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行政機關必須按照生效裁判確定的內容自覺履行義務,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規避和抗拒執行”。
“此后幾年,特別是在全國法院推進‘基本解決執行難’這場硬仗中,各地在黨委的有力支持下,相繼出臺構建綜合治理工作格局、推動解決‘執行難’等工作意見。這些都為破解類似執行領域‘老大難’問題提供了制度保障。”許壽輝告訴記者。
盡管如此,在執行實踐中,涉黨政機關為被執行人的案件“執行難”問題仍有發生,同時還出現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透過一些個案分析,一些黨政機關在敗訴后工作不夠到位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實踐中,一些黨政機關普遍聘請代理律師,往往將訴訟案件全盤委托律師處理,而律師的代理工作截止于判決作出后,這就導致判決生效后,相關案件往往處于無人繼續跟進、落實的“真空”狀態。
當前,政務誠信考核已經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倒逼”各地政府機關帶頭誠實守信、厲行法治。但在政務誠信的評價方案中,主要以政府機關是否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為標準,而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往往在強制執行立案以后,這也在客觀上延長了一些政府機關履行義務的期限。
如何把“后端評價”變為“前端考核”?病根找準了,寧德中院執行干警開始對癥施治。
嚴抓自動履行“牛鼻子”
聯督嚴督形成執行威懾
在寧德市委的領導、市政府的支持下,寧德法院嚴抓自動履行這一“牛鼻子”,堅持“事前”黨政聯督,努力推動形成黨政機關“零強制執行”工作合力。
2020年5月,寧德市委依法治市委員會出臺實施方案,提出黨政機關帶頭自動履行的工作要求,明確由黨委政法委與人民法院采取聯合通報、督辦約談等方式,提升黨政機關帶頭履行生效裁判文書的自覺性。
此后,寧德市政府積極推動市委政法委、市委文明辦、市效能辦、市發改委等,創造性地將黨政機關不自動履行法院生效裁判確定義務情況,納入平安綜治、文明單位、績效、營商環境指數等考核指標。
同時,寧德市委政法委還專門下發通知,通報各縣(市、區)黨政機關落實“零強制執行”工作情況,有力推進涉黨政機關執行案件自動履行。
變化開始在一案一事中呈現。2021年8月,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判決某環衛部門償還某建筑公司工程款55萬元及利息一案。判決生效后,相關環衛部門一開始并未自動履行。
“當對方從法院知道我們準備申請強制執行立案后,馬上主動和我們溝通,把工程款和利息算得清清楚楚。”該建筑公司代理律師王昶告訴記者。
原來,在地方黨委和法院聯合督促下,該環衛部門意識到,一旦案件進入強制執行程序,將對地方營商環境建設等工作產生不利影響,隨即自動履行判決義務,并充分認識到黨政機關必須帶頭尊重和自動履行生效裁判,表示今后將主動維護裁判權威。
“同行們都說,現在有了制度的剛性約束,行政機關的案子勝訴以后,后續的執行一般都不成問題了。”王昶深有感觸地說道。
動員千遍不如處罰一遍。除了事前監督,寧德法院還堅持“事后”懲戒嚴督,通過領導掛帥,項目化跟蹤管理,為每一起黨政機關涉執案件建立“一案一臺賬”,并視拒不履行的不同情況,堅決采取罰款、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等強制措施。
2020年以來,寧德中院先后對異地某縣人民政府罰款50萬元,將某縣人民政府納入失信名單,對相關黨政機關形成強烈震懾。2021年,寧德中院受理的該縣涉黨政執行案件情況較往年明顯下降,僅受理涉執案件3件,同比減少90%。
通過書面形式將拒不履行判決的風險告知相關單位;在判決書后附上溫馨提示,告知履行金額及匯入賬戶;通過電話溝通、上門回訪等形式予以預警和動員……
“這一系列舉措下來,我們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明顯感覺到,相關黨政機關自動履行意愿上升,配合度也顯著提高。”寧德中院行政庭副庭長黃冰凌說。
2021年以來,全市法院判決生效的黨政機關為被告人的審判案件532件,僅2件當事人申請強制執行進入執行程序,且均在執行立案后不久自動履行完畢,黨政機關案件自動履行率大幅度提升。
全程實督落實辦案責任
涉黨政機關案大幅下降
2008年,村民江某與寧德市霞浦縣牙城鎮政府所設的臨時機構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合同簽訂后,江某認為牙城鎮政府存在違約行為要求賠償,自2018年以來先后提起行政、民事等多場訴訟。
2020年11月,寧德中院作出終審判決,判處牙城鎮政府支付給江某房屋價值損失款11萬余元,并配合江某辦理集體土地使用權證書和房屋產權證書。
“為避免當事人訴累,平衡各方利益關系,霞浦縣人民法院堅持貫徹落實黨政機關‘零強制執行’工作要求,啟動執前督促‘三步走’工作方略。”霞浦縣法院執行局局長陳鵬輝說。
霞浦縣法院向地方黨委、政府及時預警潛在風險,分析法律難題,積極主動爭取支持,同時按照“立審執”全流程督促工作規范,釋明自動履行生效裁判的重要意義,督促牙城鎮政府自動履行,主動付清判決款項。
不僅如此,牙城鎮政府還主動作為,安排專人與江某協商,幫助其處理所訴房屋產權辦理問題,推動糾紛“一攬子”實質性化解。記者了解到,牙城鎮政府目前已完成款項支付并主動向相關部門提交證書認證相關材料,這意味著江某可在近期順利拿到期盼已久的產權證。
在“立審執”銜接上,寧德法院構建立審執全流程督促履行“5+2”工作機制,明晰法院立案提示、判前溝通、判后預警、執前督促、執后懲戒等五大工作流程當中,各分管領導、各承辦部門、各承辦法官的層級責任,同時規范“裁判內容應當如何具體明確”“金錢給付案件履行期限應當如何設定”兩個黨政機關反映的疑難問題。
為加強監督實效,寧德法院還建立了員額法官參與黨政機關“零強制執行”工作激勵、懲戒考核機制,鼓勵員額法官在審理涉黨政機關案件中積極開展協調工作,督促黨政機關債務人自動履行的按1:1折算工作量,因判項不明被駁回執行申請的按錯案折減工作績效,有效提升審判法官督促自動履行的積極性和裁判文書的可執行性。
2020年以來,寧德中院共受理了翁某某及其親友與被執行人某區人民政府的5起訴訟案件,其中僅2020年1起案件因被執行人未自動履行而進入強制執行程序。2021年翁某某陸續起訴了其余4件訴訟案件,在承辦法官及時預警督促下,被執行人在終審判決后不久就自動履行完畢,未再進入強制執行程序。
據統計,2021年福建全省法院新收當事人申請執行涉黨政機關案件533件,同比下降6.33%,而寧德市兩級法院新收當事人申請執行涉黨政機關案件36件,僅占全省案件約6.8%,同比下降52%,遠超全省均值,寧德黨政機關“零強制執行”工作機制初見成效。
“寧德中院在全國法院首創黨政機關‘零強制執行’機制,有效促使黨政機關更加主動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更加自覺地維護司法裁判的公信權威,切實作帶頭尊重并執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表率。”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潘越說,同時,這也有助于推動構建社會誠信體系,促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為當地營商環境建設擦亮法治底色。(記者 吳亞東 王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