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国产美女露脸口爆吞精

全部

“一定要來這兒上一堂黨史教育課”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2021-07-16 04:38:07

原標題:“一定要來這兒上一堂黨史教育課”

來源:北京日報

“一定要來這兒上一堂黨史教育課”

本報記者 任珊 李祺瑤

“紅船”展區吸引不少參觀者駐足留影,體驗歷史場景。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昨天起對公眾開放

■2600余幅圖片、3500多件套文物實物展出

■每天面向個人開放3000個名額

昨天起,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正式向公眾開放。根據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黨史館暫定每天面向個人開放3000個名額。2600余幅圖片、3500多件套文物實物,既有宏大的敘事,又有令人動容的細節,觀眾們全方位、全景式感受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歷程,從紅色精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

市民沉浸式體驗追尋紅色印記

為了給觀眾帶來沉浸式的體驗,展覽還原了很多真實的歷史場景。“這條船我們上課時畫過,它叫紅船!”在南湖紅船復原展陳處,一個孩子驕傲地對身邊的爺爺說。只見在莊嚴肅穆的展廳內,通過聲光電技術的呈現,紅船在“南湖”上穩穩前行。

這爺孫倆是昨天首批進館的觀眾,“聽說黨史館要面向公眾開放,我第一時間就預約了門票,孩子放假第一天帶他來展廳,追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紅色印記。”爺爺郭先生說。

在這趟“紅色之旅”中,爺爺郭先生給小孫子當起了講解員,一邊走一邊解讀,“我們的中國共產黨就是從這艘小船上誕生的,它也因此得名‘紅船’。咱們家三代都是共產黨員,現在你也是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了。”

在紅軍長征沉浸式影院體驗區,一段5分多鐘的影片,再現了紅軍血戰湘江、飛奪瀘定橋和爬雪山過草地等重要時刻。看著紅軍戰士冒著槍林彈雨從自己“身邊”匍匐前進,在泥濘的草地上艱難行軍,參觀者無不動容。

“長征這條紅飄帶,是無數英雄的鮮血染成的,他們征服冰山雪嶺,穿越沼澤草地,戰勝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中國礦業大學大二學生小賈和同學們俯下身,細細觀察紅軍戰士過雪山時穿的布草鞋、棕背心。小賈說,“這種沉浸式的參觀體驗震撼人心,帶給我們精神上的洗禮,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也應該將這種不怕苦不怕難的紅軍精神傳承延續。”

還有復興號動車組體驗駕駛室,參觀者可以化身高鐵駕駛員,體驗京張鐵路北京北站到張家口站的旅程。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場景和展示,講述著黨的奮斗歷程,也讓人們身臨其境,回望奮斗百年路。

展品背后的故事讓人動容

從馬克思《布魯塞爾筆記》第四筆記本手稿到陳望道翻譯的中文版《共產黨宣言》,從中共七大的投票箱到開國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從周恩來手書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到鄧小平親擬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提綱,從創辦經濟特區圖片到脫貧攻堅數據圖表……黨史館里保存并陳列的國家一級文物原件有420多件。一件件實物,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艱難歷程和偉大功績。

穿著紅襯衫、戴著黨徽的霍永軍老人在人群中格外顯眼。站在0001號特殊文物李大釗就義的絞刑架前,老人久久駐足沉思,認真讀完了李大釗被捕后的親筆自述。

“大釗先生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百年來,革命先烈用自己的滿腔熱血與寶貴的生命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黨也通過實踐證明,只有他們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今年73歲的霍永軍是一位有著55年黨齡的老黨員,“我這身衣服和帽子就是兒子參加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時候的紀念品,穿著這一身來參觀,有意義。”

雷鋒在日記中寫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98抗洪時,16名共產黨員在“生死牌”上簽名宣誓“誓與大堤共存亡”;第一書記黃文秀放棄大城市機會,主動請纓到扶貧縣駐村,她在扶貧日記中寫下“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誓言;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抗疫日記寫滿了一名醫務人員對人民的赤誠和對生命的敬佑。在黨史館中,每一張泛黃的紙片背后,都藏著一個個感人的奮斗故事。

來京旅游首站選黨史館

“既俯瞰歷史、描繪百年,也聚焦重大事件,令人如在現場。”站在1∶1復制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模型面前,市民周偉一一拍照。還有“墨子號”量子衛星、C919大型客機、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等模型,展覽上的中國建設成就讓他目不暇接,“黨領導人民創造美好生活,迎來滄桑巨變。”

征途漫漫,唯有奮斗。在參觀展覽的群眾中,還有許多“00后”的年輕面孔,他們表情專注,腳步堅實。從南昌來北京過暑假的高一學生閔昱浩把旅游的首站定在了黨史館,“一定要來這兒上一堂黨史教育課。”閔昱浩說,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我們應該從紅色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中。”

在展廳出口處的8本留言簿上,更是寫滿了觀眾對中國共產黨和祖國的深深祝福。“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沒有變。”中國日報退休人員王彥平寫道。“請黨放心,強國有我。”觀眾郝鵬程沉思許久,一筆一劃寫下這句話。

【編輯:葉攀】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從疫情治理透視“中國之治”的成功密碼

能否有效應對現代性風險帶來的各種挑戰,是檢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西方采取不同的治理理念、治理機制與治理方...[詳細]
光明日報 2021-07-16

文明實踐讓生活更幸福美好

【文明在這里①】。”在北京,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各區遍地開花。上地科技園社區服務站站長耿謙告訴記者,海淀區聚集了眾多高等學府、科研...[詳細]
光明日報 2021-07-16

讓世界了解遺產保護的中國智慧

受疫情影響而推延一年舉辦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7月16日在福州隆重開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登上世界文化舞臺,傳播我國文化遺產...[詳細]
光明日報 2021-07-16

解讀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

中國經濟 穩中加固穩中向好。——解讀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7月15日,中國經濟半年報出爐,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詳細]
光明日報 2021-07-16

航天員在太空生病怎么辦?她設計了一套醫學處置程序

航天員在太空生病怎么辦。她設計了一套醫學處置程序。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太空的特殊環境如失重、噪聲、壓力變化等作用于人體,能引起許多...[詳細]
科技日報 2021-07-16

中國抗疫的底氣從哪來? 到這些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找答案

2020年11月9日,國際標準化組織生物技術委員會正式發布微生物資源中心數據管理和數據規范,這是國際微生物領域的第一個ISO級別的數據標準,...[詳細]
科技日報 2021-07-16

揭秘黨史館建設背后的科技元素

揭秘黨史館建設背后的科技元素。為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以下簡稱黨史館)...[詳細]
科技日報 2021-07-16

科技賦能 讓海上犯罪無處遁形

科技賦能讓海上犯罪無處遁形。海上執法就是如此——茫茫大海,氣候多變,鎖定目標船只不容易。近日,2021年度“中國海警論壇”學術研討會在...[詳細]
科技日報 2021-07-16

瞄準問題精準施策,讓專利的“身價”漲起來

瞄準問題精準施策,讓專利的“身價”漲起來。我國知識產權的核心問題是整體質量效益還不夠高,高質量、高價值的知識產權數量偏少,特別是核...[詳細]
科技日報 2021-07-16

南海可燃冰自主鉆探完成新一輪海試 商業化應用還有多遠

南海可燃冰自主鉆探完成新一輪海試。中海油研究總院7月15日宣布,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技術和工藝”項目支持的“國產...[詳細]
科技日報 2021-07-16

2021中關村論壇9月下旬舉辦

2021中關村論壇9月下旬舉辦。增設前沿大賽、配套活動板塊論壇將舉辦科博會、技術交易大會、國際前沿科創大賽等活動。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詳細]
北京青年報 2021-07-16

平臺個性化推薦兼顧消費者權益才能雙贏

平臺個性化推薦兼顧消費者權益才能雙贏。有關大數據“殺熟”的現象近年來頻頻出現,從網約車到外賣APP再到網絡購物、在線旅游等,均被發現...[詳細]
北京青年報 2021-07-16

多一些尊重敬畏旅游規則的“鏡頭感”

多一些尊重敬畏旅游規則的“鏡頭感”。近日,一名男子在梵凈山景區巖壁刻下“麗水陳國”4個字。隨著旅游消費日益普遍,許多游客開始熱衷和...[詳細]
北京青年報 2021-07-1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

  • 
    
    <object id="arwpy"><dfn id="arwpy"><ul id="arwpy"></ul></dfn></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