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1-16 21:36:01
新華社南昌1月16日電 題:記者手記:漁民“洗腳”后,觀念也需“上岸”
新華社記者萬怡、郭強、程迪
當不少以前一起打魚的老伙計在為禁捕后的生計發愁時,江西省余干縣康山鄉大山村45歲的漁民袁發亮已成為鄱陽湖畔一家農家樂的老板。
“魚越來越少,打魚越來越難,聽說即將禁捕后,我就尋思著要干點別的。”袁發亮說,正好趕上當地打造忠義文化園景區,他就在景區租了間店面開農家樂。2019年國慶節農家樂開業,沒想到短短7天,毛收入就達三四萬元。
隨著禁捕的實施,從鄱陽湖到長江,一大批漁民將“洗腳上岸”。記者近日環鄱陽湖走訪發現,有的漁民已經率先轉產轉業,從“賣魚”到“賣景”,從“上岸”到“上班”,從“打魚”到“護漁”,開始了新生活。但也有一些漁民對禁捕之后的生活較為茫然。
世代臨水而居、以捕魚為業、整體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漁民轉產轉業面臨諸多現實困難,但其中也有思想觀念的原因。在走訪中,一些漁民向記者吐露了心聲:習慣了“靠湖吃湖”,除了打魚沒干過別的;在湖里一天掙兩三百塊錢不難,如確實養不活家也會另謀出路;打魚雖苦但比較自由,進工廠怕受約束。
漁民“洗腳”易,觀念“上岸”難,轉產轉業先轉觀念。一方面,長江流域漁業資源持續衰減,漁民早轉產早受益;另一方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已在越來越多的地方變為生動實踐。從“捕魚”到“養魚”,從“賣魚”到“賣景”,從“打魚”到“護漁”……一些漁民轉產轉業的成功探索表明,除捕魚賣魚外,“靠湖吃湖”還有很多新吃法。
漁民觀念“上岸”,政府也需加強引導。走訪中,不少漁民表示,希望政府在就業、培訓等方面給予一些指導和幫助。江西南昌市新建區傳統漁鄉南磯山鄉的做法不無啟示:幾年前,為引導漁民轉產發展生態旅游,當地政府用大巴車拉著漁民到一些生態旅游發展較好的地方參觀學習,如今全鄉農家樂已達60多家。
觀念一變天地寬。觀念“上岸”后,相信越來越多漁民將成功轉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