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10-08 09:41:10
國防綠,奮斗在改革開放的試驗田
開欄的話
時間是最真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偉大的書寫者。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以敢闖敢干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觀諸往而知來者。在祖國發展的版圖上,分布著很多大大小小的城市,這些城市的變化必然映射國家發展進步的年輪。在經濟運行的車輪上,跳動著活力迸發的企業,而一個企業的騰飛必然留下時代的印記。
即日起,本報推出“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專欄,為讀者講述改革故事。
“快看,解放軍來了!”當廣東省深圳市同富裕工業區被困群眾看見乘沖鋒舟前來緊急救援的部隊官兵時,不禁歡呼起來。9月16日,臺風“山竹”登陸廣東。深圳警備區官兵及民兵預備役人員聞令而動,全力支援群眾防抗臺風,先后出動民兵10300余人次,轉移安置群眾近8萬人,解救被困群眾360余人。
這僅是人民子弟兵奉獻深圳的一個縮影。作為改革開放的發源地和“試驗田”,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GDP超過2萬億元的國際大都市,這其中離不開人民子弟兵的辛勞與付出。
“深圳安穩”,誰沖在一線?
危急時刻總是子弟兵勇擔當打頭陣
臺風“山竹”登陸深圳,狂風暴雨隨之而來。坪山區坪龍田街道同富裕工業區內澇積水2米多深,部分群眾被圍困;馬巒街道東縱路157號,14名群眾被積水圍困;寶安區東寶河出現決口險情,出現洪水倒灌等緊急情況……險情不斷,子弟兵及時趕到現場展開救援。急風驟雨中,鵬城到處涌動的國防綠,成為群眾心中最溫暖的記憶。
社會安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在深圳建設不斷進步的過程中,駐軍部隊與地方建立軍警民聯防機制,共同維護社會安寧和特區繁榮發展,用行動譜寫了一曲曲催人奮進的壯歌——
1992年8月11日,武警深圳市支隊官兵連續20多個小時堅守“股票風波”處置一線,向特區政府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1993年8月5日,清水河發生爆炸,駐軍官兵多路開進,與“火魔”展開殊死搏斗。
2015年12月20日,光明新區鳳凰社區恒泰裕工業園發生特大滑坡事故,深圳警備區協調駐軍部隊并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迅速趕往事發地域,奮力展開救援。
……
每當危急時刻,總是子弟兵勇擔當打頭陣,沖在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和災害救援第一線。據不完全統計,40年來,駐軍部隊累計參與搶險救災5萬余次,為特區人民挽回經濟損失近6.5億元。
“深圳速度”,誰是首創者?
原基建工程兵部隊創下3天一層樓的紀錄
深圳,原本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從小漁村到國際大都市,基建的難度可想而知。
從1979年10月到1983年,原基建工程兵部隊陸續從全國抽調8個團2萬多名官兵來到深圳——特殊的大工地上,他們承擔了多處重點工程的建設任務。然而,令這批官兵終生難忘的,不是創建一座新城的艱辛,而是脫下軍裝、集體轉業時的難舍——一夜之間,他們的身份由光榮的人民解放軍官兵轉變為深圳市建筑公司工人。
雖然脫下軍裝,但他們一如既往地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像戰爭年代打仗一樣攻堅克難。從1983年到1986年,短短3年時間,這批退役軍人就完成了160多個大項工程,創造了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跡。
1986年,他們承建了當時國內最高建筑——53層的深圳國貿大廈。期間,他們搶時間、趕速度,創下3天建一層樓的紀錄!
有人贊嘆,“深圳速度”不僅是一種速度,更是一種精神和理念。誠如斯言,“深圳速度”產生強大的示范效應:深圳市經濟社會各條戰線以退役軍人創造的國貿大廈建設成績為標桿,時不我待,奮力拼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一時間,深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國際友人贊其是“一夜崛起之城”。
“改革開放前,我們村每戶漁民年收入不足800元,現在單是每年分紅就有30多萬元。”作為深圳的“原住民”,深圳漁豐實業股份公司副總經理黃興炎見證了這里的巨變。他介紹,1979年,深圳市GDP僅1.97億元、人均606元。而到2017年,這兩項數據分別為2.24萬億元、18.31萬元,年均增速達23%。
深圳的經濟發展,不斷刷新令人驚嘆的“深圳速度”!
“深圳創新”,誰走在前列?
退役軍人的激情在這片充滿活力的沃土上點燃
40年前,深圳沒有一所大學,沒有一家科研院所,科技資源幾乎為零;40年后的今天,深圳擁有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1688家,高新技術企業1.12萬家,科技創新水平今非昔比。
當然,創新意味著風險、艱辛,可能遭遇失敗。然而,深圳有一批退役軍人,他們無所畏懼、奮力前行,在科技創新特別是信息技術創新中走在前列。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任正非,是深圳退役軍人科技創新方陣中的典型代表。
在深圳創新發展的方陣中,任正非并不是“唯一”。40年來,一大批退役軍人奔赴深圳,在這片試驗田中尋找自己的人生坐標。他們與特區同呼吸、共甘苦,一起展翅騰飛。如今,他們活躍在深圳的大學、實驗室、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中心里,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助力這座國際大都市在新的征程中煥發發展的青春活力。僅2017年,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就達32.8%,成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一個標桿。
歲月更替,國防綠開拓創新的激情一脈相承。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正以飽滿的活力擁抱新時代。新時代里,人民子弟兵必將在這片充滿活力的沃土上寫就新的奮斗篇章!
石純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