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2021-12-17 12:57:12
原標題:臺開放“萊豬”令美豬進口劇減 調查顯示島內民眾對臺當局不信任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道 據臺灣《聯合報》12月16日報道,今年被喻為“萊豬”開放元年,進口豬肉來源板塊劇烈挪移。原本美加為最大宗,現在已經明顯“歐化”,西班牙躍升為第一名,美豬進口量則大減八成六。
報道稱,島內第一線稽查人員指出,進口豬肉最常用在加工品、串燒、燒烤,但民眾只能透過產地標示辨識來源。標示真偽只能靠業者自律、衛生單位抽查,消費者只能自求多福。
臺“農委會”資料顯示,去年1月到11月臺灣地區進口豬肉量,以加拿大、美國為最大宗,但今年1到11月進口數量,美國豬肉進口量大減,從14000多噸降至1920噸,重量足足減少86%,今年從西班牙進口的豬肉則攀升到第一位,從去年同期9000噸增加至16000多噸。
報道還稱,至于豬內臟雜碎的進口量,去年1月到11月最大宗是美國,其次為荷蘭,今年則是加拿大位居第一,其次為荷蘭。自美國進口量從原本4300多噸降至2200多噸。
臺灣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林榮信表示,“萊豬”議題受到矚目,為了避免追查與麻煩,島內商人趨吉避兇,導致自美國進口豬肉市場萎縮。
另據臺灣《聯合報》12月16日報道,近一年來,臺當局推展所謂“臺灣豬標章”或“臺灣豬標示貼紙”,但調查發現,僅六成五島內民眾知悉豬肉標示,三成五并不清楚。即便店家提供豬肉商品產地標示,仍有不少民眾心中存疑。在知道“臺灣豬標章”或標示貼紙的民眾中,有三成一表示懷疑。
報道指出,“豬肉儀表板”知名度及使用率偏低,反映出島內民眾對于臺當局的不信任。調查顯示,高達四成五的島內民眾表示不相信“豬肉儀表板”上顯示的萊克多巴胺“零”檢出資訊。
臺大農業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雷立芬表示,臺當局應該回應民眾的需求,如果處理“食安事件”時,都可揭露食品流向,為什么不能公開進口豬去哪里了?
對此,臺當局“食藥署”回應,“公投”前暫時不會對外說明任何有關“萊豬”相關議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