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8-06-14 11:29:06
中新網6月14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消息,香港通識教育協會副主席黎添祥刊文指出,據統計,香港8所資助大學學士學位課程終止學業人數近年持續上升,由2009/2010學年的670人上升至2016/2017學年的1242人,增幅達85%。其中,以理大、城大、港大及中大終止學業人數最多。以資助大學學位每名學生每年成本20多萬元港幣計算,每年浪費在8所大學退學學生身上的公款約3億元港幣。
有人千辛萬苦考入大學,也有人發現不適合個人發展路徑,決定退學。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有報道稱,30%終止學業的香港大學生涉及轉校,25%則因學業成績不理想等原因而被勒令退學,其他原因包括健康、家庭及個人問題等。
分析稱,退學原因復雜,背后可能包括健康、家庭及精神壓力等,難以一概而論。不過,這還可能與學制改革有關:2009年以前香港中學生升讀大學,需在中五通過中學會考(HKCEE),成績達標后,可升讀兩年制的預科班,然后,再通過高級程度會考 (HKALE),成績達標后,可取得大學入學資格;2009年實施新高中學制后,將兩試合并,中學改為三年初中及三年高中制,完成高中三年課程,通過中學文憑試(DSE)及聯招(JUPAS),成績達標后,可取得大學入學資格。相比舊制的兩次考試的入大學途徑,DSE就是“一試定生死”。
此外,很多香港大學生沒有認真探討讀大學的意義,以為“讀大學是到社會掙錢的保證”,一旦發現就業前景沒有想象中好,就很容易萌生退意。
另外,讀大學未必像很多人覺得“難入易出”,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尤其在選科上未必符合個人意愿時,讀下去便覺得“前路艱難”。
再者,香港大多數學生通過聯招進入大學,聯招制度按分數收生,高分者容易入讀熱門科系。 但公開試高分不一定代表學生對該科有興趣,加上學生選科時易受社會風尚或家人朋友影響,在大學所讀科系未必是自己喜歡的,甚至未必是自己有能力讀的,這當中的期望差距影響學生繼續就讀的意志,最終中途退學。
初步總結退學原因,有以下幾項:
中學生涯規劃不足:很多學生對所報專業并不了解,入學后,才發現自己不感興趣,試圖轉專業,但未能成功者,就提出退學申請。不少人決定退學重讀,再報考大學。
學生心理壓力過大:大學生遠離父母進入大學,首要面臨是適應問題,包括學習、情感及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壓力,尤其臨畢業前一年,面對就業壓力和進一步升學的壓力。學生一旦處理不好,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近年來,因心理問題退學的香港學生數目越來越多。
因網絡或電子游戲荒廢學業:隨著網絡普及,部分學生上課時用手機上網,下課后在宿舍或家中玩網絡游戲,直至深夜,導致次日上課時間精神不振。因沉迷網絡而導致學業成績過差而留級退學的學生大有人在。
因家庭原因退學:部分在校大學生由于家庭困難,例如父母重病無人監管且無生活來源,學生在學校學習一段時間后,發現難以繼續,最終提出退學或休學,選擇回家照顧父母。
改讀社會大學:近年來,越來越多學生的退學原因是期望自己及早進入社會,在社會中得到鍛煉而放棄學業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